国内的自主品牌近来来发展非常迅猛,这其中吉利汽车正是一个最为鲜活的例子,从以前专门生产低端车的中小企业,逐渐壮大成能收购国外知名品牌的大企业,这样的发展速度确实值得骄傲。可是反过来说,国人却很少能对自主品牌的产品也存在骄傲感,因为它们的产品确实离合资品牌还有较大差距,而今吉利子品牌全球鹰推出的全新车型GC7,似乎抱有改变这一局面的决心,那么就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GC7是否值得期待。
全球鹰GC7的外观设计是成功的,不仅完全摆脱了以往模仿市场热销车型的不光彩局面,而且在造型设计上有了更加明显的自我特征。在制造工艺上也有了很大突破,单从外观设计和制造水准来看,与合资车型确实相差不大。
相比同为全球鹰品牌的熊猫和GX2,GC7延续的只是一张大嘴,设计线条则从圆润变得更加刚毅。不过,这样的转变也在情理之中,毕竟GC7的定位要高于之前的两款车,在外观设计上要更为强调大气与稳重。
从车身钣金工艺,到装配精度,再到车身油漆喷涂,GC7确实成功的证明了自身实力,据吉利厂方人员介绍,这些方面的提升跟厂房设备的升级有直接关系,什么德国库卡机器人,日本安川壁挂式喷涂机器人等等,可听到这样的消息一时也不知是喜是忧。
@page=@
车身外观确实有了很大的提升,那么内饰和配置到底如何呢?在产品说明会上,厂房工作人员就一再强调GC7的丰富配置,这其中大屏幕导航,定速巡航是他们最大亮点。确实,对于一款售价不超过十万元的紧凑级家用轿车,丰富的配置一直是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竞争的筹码。
但在内饰用料上,EC7完全没达到外观所带来的档次感,大量的塑料件以及车内异味让我们更加清醒的认识到它将来的价格区间。
吉利汽车集团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反映迅速并且敢为人先,暂且不说这其中有多少是得到大家肯定的,起码吉利人是这样的性格特点。在GC7上也体现出了这些特征,像取消CD机这样的做法,吉利似乎是第一个。但是用USB取代CD不仅是中国的国情,在世界范围这也是趋势。但就是这样简单的一个升级,合资品牌就得历经n次的讨论和审批才能得以实现,可在吉利就是这样简单。
人机工程学是自主品牌最容易忽视的问题,而在GC7上我们也找到了一些有待改进的设计。比如,烟灰缸基本只是摆设,要是开车时弹烟灰很可能引发安全问题,强烈建议大家改变用途。
其次,中控底台上没有了手刹,但是却没配备一个杯架,中央扶手分为上下两层储物空间,但是大小单一不可分割,在放置杂物时不便于归类,而这些缺乏细节的设计都让GC7丢分不少。
EC7的内装设计其实不错,T型的中控台布局简洁大方,上深下浅的色调搭配也符合国人的喜好,就即便是装配质量也完全可以接受。或许是因为受制于成本把控,在选材用料上显得有些廉价,不知道在GC7正式上市前厂家会不会作出一些改进。
@page=@作为一款定位于家用的紧凑级轿车,空间表现及乘坐舒适度也是消费者重点关心的问题,GC7在这方面的表现中规中矩,没有出现太过出彩的地方,所有方面的表现也都基本良好。
按键的手感和可控性往往在合资品牌车型上表现得较好,而GC7在这方面还有待提高。不过值得肯定的是至少四个车窗都带有一键升降功能,在掌握操作特点后还是能带来很多方便。
后备厢空间是三厢车的优势所在,GC7尾厢比较规整,开口也比较宽阔,但厂家并未提供具体容积。尾厢上取消了开关把手,不过也提供了两种开启方式:驾驶座席下方的开关;遥控车钥匙上的开关。
@page=@全球鹰GC7共有三款动力供选择,分别是:1.5升CVVT,1.5升DVVT,以及1.8升DVVT发动机。我们本次试驾的是最高配置的1.8升+6AT车型。动力输出表现尚可,满足日常需求不成问题。
这台6速自动变速箱是吉利收购的澳洲DSI公司所生产,配合这台1.8升进排气正时连续可调汽油发动机,在动力输出的响应性上有着不错的表现,总体驾驶感受较为平顺,而在可靠性及经济性这两方面上表现如何还有待将来详细测试时再向大家公布。
油门的响应性不错,轻点踏板就有回馈,虽然提速不是很快,但至少没有迟疑。相比之下刹车的行程稍长,需要深踩才能获得满意的制动效果,不过这样的好处是在低速时方便将制动控制得更为柔和平稳,提高乘坐舒适度。
底盘方面,GC7采用的前麦弗逊独立悬挂,后扭力梁半独立悬挂,属于紧凑级车型中较为常见的“标准化”配置。在实际驾驶中悬挂对路面振动的吸收效果还不错,以相对较快的速度过减速坎不会有太直接的冲击感,总体而言车身刚性较以往老车型有很大提升,同时悬挂的调校软硬适中,在舒适和运动两个取向中走的中间路线。
总结:作为全球鹰品牌诞生后的第一款全新设计的紧凑级家轿,GC7有明显的优点:成功的外观设计及钣金工艺水准;也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内饰用料还能再好一点,提升各种按键质感,增加更多人性化设计;但总而言之,GC7在各方面的表现都是是可以接受的。或许,我们用平时对待中高级轿车的眼光来大量它会有失公允,可只有最挑剔的消费者才能造就最好的产品。作为厂家只有率先拿出更多诚意,才能将消费者的需求变成购买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