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导购 > 评测东风日产新轩逸
评测东风日产新轩逸

 日产在中国的产品似乎总是喜欢在车型级别上走差异化中间路线,比如骐达、轩逸都是介于两个级别之间。拿轩逸来说,它的价格更接近紧凑级,但体型、空间甚至设计风格都更像是中级车,乍看起来似乎很有吸引力,但是实质上是不是真的这么超值呢?这就需要我们仔细研究一下了。

@page=@

 新一代轩逸的外观和老款相比有了全面的变化,外形线条更加丰富,整体看来要比老款显得更高档。从设计风格来看,新轩逸仍然选择了中庸路线,外观虽然不乏动感,却并不以运动二字为设计重点,设计师追求的首要目标还是大气、亲民。

 

新老轩逸尺寸对比 新轩逸 老轩逸
4610mm 4665mm
1760mm 1700mm
1495mm 1505mm
轴距 2700mm 2700mm
信息采集:2012-9-9   制表:易车网

 新轩逸的外观看起来很像海外版的ALTIMA,只是尺寸小了不少,其实国产新阳光也是套用了类似的设计。这种做法如今在汽车界颇为流行,玩儿得最彻底的当属大众品牌。对于比较低端的车型来说,车主会因为自己的车像某款大车而得到某种心理安慰,但是对于被套用的高端车车主来说恐怕就不会太开心了。

@page=@

 内饰设计和外观一样,也比老款显得更加豪华,最大的变化在于取消了被上一代日产车型广泛运用的中央凸起式中控台设计,重新回归了传统的造型手法。整个中控台看起来凹凸有致,立体感比较强,线条变化成熟老道,属于比较耐看的类型。

 从内饰材质来看,日本人显然越来越明白我们的心理了,新轩逸在车内很多地方都使用了软质材料,看起来质感还都不错,做工也属于比较细致的那一类,但是并没有体现出日系车一贯的做工优势,很多细节还有提升空间。

 日产的车型一直都喜欢给内饰所有部件都做一层哑光处理,看起来质感非常好,但是这次轩逸的仿实木装饰采用了高光处理,看起来虽然比较贵气却少了些实在精致的感觉。总的来说新轩逸的内饰比老款更漂亮,看起来很舒服,属于多数人都会喜欢的类型。

@page=@

 新轩逸的轴距和老款一样,轮距略有增加,从数据上来看车内的纵向空间并没有实质变化,横向空间会有小幅进步。实际上轩逸的空间表现可以说是有口皆碑,尤其是后排腿部空间即使和外形尺寸更大的中级车相比也并不逊色。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它品牌的竞争车型最近也都进行了换代,空间都有明显提升,所以新轩逸的空间优势已经不像过去老轩逸刚推出时那么明显了。另外不少TIIDA车主都有换轩逸的考虑,至少从空间表现来看,TIIDA和轩逸几乎没有区别,所以如果您换轩逸是渴望更大空间的话恐怕不能如愿。

 储物空间方面并没有太突出的地方,车内储物格并不是很多,但也够用。可以保证前后排乘客都有杯托可用,驾驶席附近也有一些放杂物的地方,总体来说适合比较喜欢整洁的车主,对于像我这种喜欢在车里乱放东西的人来说还是不太够用。

510L的行李厢容积在同级中属于中规中矩的水平,比较令我们以外的是后排座椅居然不能放倒,只有后排中央扶手处有一个小洞可以和后备厢连通,这对于一款日系家用车来说有些难以接受,因为我们印象中的日系车应该是各方面都非常实用方便才对。

@page=@

 新轩逸有1.6L或1.8L两款发动机以及五速手动或CVT两款变速箱可选,其中1.6L机型和TIIDA是一样的,具有双连续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和双喷油嘴设计,特点是运转平稳安静而且非常省油,同时动力表现应付日常使用也完全没有问题。

我们测试的是1.8L顶配型,配备1.8L自然吸气发动机和CVT变速箱。这台发动机从技术上来看和1.6L机型基本一致,也有双连续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所谓“双”就是指进排气气门正时都可以连续变化,和丰田的双VVT是一样的道理。

从参数上来看,1.8L发动机比过去的2.0L机型要稍弱一些,日产之所以换装排量更小的机型更多还是希望降低油耗,毕竟买轩逸的人没几个会在公路上飙车的,多数车主追求的还是实用性和经济性。

实际开起来这台1.8L发动机的动力表现确实比1.6L车型要强一些,尤其是高速超车要从容很多。在关闭ECO经济模式的时候油门踏板前段反应非常灵敏,轻点油门车就会往前窜,给人感觉动力很强,但是在堵车路段这种调校会让驾车人感觉很累,因为要时刻谨慎精确控制油门开度才能顺畅跟车。

打开ECO经济模式之后,油门反应会变得没那么神经质,同时变速箱会让发动机尽量在低转速下运转以达到节油的目的,在试驾过程中每次遇到堵车都会把ECO打开,这样会让驾驶变得轻松很多,而且即使需要快速加速,只要深踩油门也能获得非常不错的动力响应。

CVT变速箱是日产的一大特色,它对我们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省油,而且因为不存在传统的挡位,也就没有了换挡顿挫的问题,车开起来非常平顺,非常适合家用车。CVT的弱点在于动力响应不如传统自动挡那么直接,即使全力加速也体会不到太多的乐趣,整个加速过程非常平缓,基本没什么运动感可言。

@page=@

轩逸的底盘实际上和TIIDA没有明显差别,虽然尺寸不同但是结构极为相似。前麦弗逊后扭力梁的设计找不到什么亮点,就是最普通最实惠的家用车路线。和运动两个字完全没有关系,舒适性才是轩逸追求的重点。

首先轩逸开起来确实足够舒适,虽然避震器并不是很软,但非常厚非常柔软的座椅可以吸收掉多数小的颠簸和震动,悬挂的整体调校给人感觉比较利落,遇到坑洼或者坏路的时候避震器反应比较快,也没有多余的晃动,总体感觉作为家用车是非常不错的。

比较惊喜的是,新轩逸竟然也有了一些欧系车的厚重感,底盘给人感觉比典型的日系同级车要沉稳一些,尤其在高速公路上稳定性很不错,不会像我们传统印象里那样和德国车有很大的差距。

 从我们的绕桩数据来看,新轩逸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但是这里最大的功臣并不是底盘有多优秀,实际上单从操控性上来说,轩逸并不太擅长,优秀的绕桩成绩来自于顶配车型的四只大脚,17寸轮毂加上205/50R17的宽胎带来了出色的抓地力和动态响应。不过从实用角度来说,其实低配的195/60R16轮胎无论从经济性还是舒适性上都要更胜一筹。

@page=@

 我们测试的顶配新轩逸配备了真皮座椅、天窗、带巡航功能的多功能方向盘、导航系统、双温区自动空调和无钥匙进入以及一键启动这些主流配置。总得来说在同级中已经算是比较完备了,但是我们仍然奢望着座椅加热、四门一键升降车窗等等这类很实用的配置。

 日产的智能钥匙一直是4S宣传的一个卖点,应该说有了它确实比较方便省事,看着也显得很高档,但是我宁愿用它去换一个座椅加热,或者干脆把它换成实实在在的折扣。因为即使没有这套智能钥匙系统,轩逸也提供遥控钥匙,用起来也挺方便的。

多媒体导航系统用起来还是挺顺手的,显示效果算不上细腻但也不至于让人觉得很粗糙,触摸屏灵敏度不够高是个问题,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用惯了苹果三星的人来说,轩逸的触屏就跟两三年前的诺基亚一样让人难以接受。另外音响系统只有AUX没有USB接口也是个很大的缺陷,毕竟AUX的音质表现有先天不足。

@page=@

 安静是轩逸最让我喜欢的地方之一,基本上除了油门踩到底的时候车里都几乎听不到发动机的声音,车跑起来的风噪控制也非常不错,另外对于车外环境噪声的隔绝也是很到位的,单从这一方面而言新轩逸和20万元以上的B级车相比也属于非常出色的水平。

 除了安静之外,轩逸的座椅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同级别中想找到这么柔软的座椅并不太容易,坐在上边还真有那么点坐沙发的感觉。另外车内的整体配色非常清淡素雅,给人感觉非常轻松,不会有任何压抑感。后排地板中央的突起不是很高,所以中间位置的乘客不必担心没处下脚。

@page=@

 新轩逸的前风挡玻璃面积不大,坐在车里还是比较传统的轿车感觉,A柱也不算太粗,所以对于视野的影响并不太大。由于侧窗位置稍稍有些偏高,所以在转弯的时候车身侧面的视野略微有些受影响,但也能够达到同级车中的平均水平。

 后视镜面积比较适中,视野范围也没什么突出的,只是顶配型的可视倒车系统辅助线是固定的,不能随方向盘转动而改变方向,实用性和靠谱程度都打了折扣,另外配有可视系统的车型还省去了倒车雷达,这就显得有点小家子气了。

@page=@

 轩逸的油耗表现值得肯定,无论1.6还是1.8升发动机制造水平都比较高,都属于比较省油的机型,再加上CVT变速箱的辅助,整体油耗表现非常喜人。在我们测试油耗的过程中遇到了大面积长时间的堵车,而且驾驶方式也并没有刻意追求低油耗,最终得出的数据应该和大家在北京这种大城市实际用车油耗比较接近。

 我们都知道大众的小排量增压发动机很省油,但这并不意味着自然吸气发动机就完全没有竞争力,日系厂商在经济性方面还是很有一套的。但是大家一定要注意,无论冬天夏天凉车启动一定要先热车再上路,在水温正常之前不要暴力驾驶,一定按时保养,否则两三年之后油耗会大幅增长。

@page=@

 我们测试的顶配型轩逸配备了带透镜的氙气大灯,色温属于比较理性实用的日光型,看起来并不是特别白,可能不是很炫,但却非常实用。大灯的实际照明效果在各种原厂氙灯里并不突出,也就是合格的水平,有些设计得非常好的卤素大灯也能达到类似的照明效果。

 车内的照明设计比较到位,基本常用的功能按键都配备了背光,另外车顶还设计了比较简单的氛围灯,晚上坐在车里感觉还是比较高级的。

@page=@

 轩逸就是一款纯粹的家用车,好开、舒服、省油,另外整体品质也还不错,这种车就不要想什么操控什么运动性,买车一定要认清自己的需求,不能人云亦云去追求那些你根本用不到也体会不到的性能。虽然作为一个酷爱开车的人我一定不会买轩逸,但是我会推荐邻居大姐来一辆。

热门导购
查看更多
15:3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