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当年雨燕刚在国内上市的时候是何等的风光,它那亮丽时尚的外形在当时几乎无人能及。时至今日,雨燕的竞争对手越来也多,当年的对手们也都先后经历了改款换代,面对这些后生新面孔,曾经风光一时的雨燕终于显出了老态。
|
|
|
去年年底的时候国外新款雨燕公布,引进国内的传言也层出不穷,然而结果却有些令人失望,国产新雨燕只是在原基础上进行了小改动,并没有直接引进国外新一代产品。当然,对于喜欢雨燕的朋友们来说,国产小改款雨燕也许更加具有吸引力,而这吸引力正是源自于那小小改动过后的外观。
@page=@
相信一看到2011款雨燕的外观,不少老款雨燕的车主都会唏嘘不已。因为2011款车型使用了大家梦寐以求的海外运动版包围,各大雨燕论坛里时常会出现一些讨论海外运动版雨燕的帖子,更有不少车主从海外购买运动版包围换装在自己的爱车上。
让雨燕运动版国产估计是每一位雨燕迷心中的梦想,然而这恐怕也只能是个梦想而已。毕竟国内厂商对运动车型的引进至今仍然保持着相当保守的态度。不过2011款雨燕的推出至少让这个梦想实现了一部分。
实际上2011款雨燕相比老款车型的变化主要也就体现在包括前后保险杠和黑色侧裙这一套包围套件上,除此之外还有黑底大灯和反光镜上的转向灯这两个细节变化。车身整体结构没有任何变化。
直接移植运动版车型包围套件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国产车型的底盘高度设定要明显高过海外运动版车型,因此2011款雨燕的前唇看上去有些高,给人不够稳定协调的感觉。当然这也并非无法解决,车主只需更换一套运动型避震就能让车身看起来更加协调舒服,运动感也会随之大幅增强。
@page=@
内饰方面2011款雨燕的变化以细节提升为主。首先中控台整体造型没有变化,只是音响控制面板和空调中央出风口的造型有了一些改变。尤其是音响控制面板相比老款车型上的款式变化很大,不过至少在白天看起来似乎还没有老款样式显得高级,也没有太多的特色,反倒是老款面板更加富有设计感。
方向盘造型基本没有变化,但是细看之下做工实在有些惨不忍睹,装饰面板外围的缝隙又大又不均与,握把部分粗糙的坑洼让人看上去甚至都不想去碰它一下,应该说过于差劲的方向盘严重影响了雨燕内饰做工的整体印象。
车门内侧采用了深灰色的细布纹内衬,内衬的面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高级西装,摸上去柔顺平滑,看起来还会泛起微微的银色光泽。车门手扣内部的螺丝被遮盖起来了值得表扬,但是车门拉手上的螺丝却被遗忘了,半途而废确实有些遗憾。座椅的样式相当运动,半皮半布的材质在同级车中也算高级配置了。
@page=@
雨燕胖胖的体型让它的内部空间得到了一定保障,尤其是头部空间尤其宽裕。当初雨燕刚在国内推出的时候总是有人把它称作日系MINI,雨燕在车体设计上确实和MINI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比如它的A柱和迷你一样采用了比较竖直的设计,这样一来前排乘客坐在车内就会有非常强烈的空间感,和坐在MINI车内的感觉非常相似。这种设计的好处就是前排乘客基本不会有坐在小车里的局促感,反而觉得空间相当宽敞。
后排相对来说受制于比较短的车身和轴距,空间表现并不能令人满意,腿部空间尤其局促。在后排待上一小会儿就会感觉十分憋屈难以忍受,因此我们认为雨燕的后排最好只是用作临时载客,如果想要一车四人出游的话一定要慎重考虑,因为后排乘客会非常辛苦。
同样是受制于车身长度,雨燕的后备箱也是小得可怜,和同级竞争对手比起来显得有些吃亏。在不放倒后排座椅的情况下基本上只能勉强装下两个人短途出游所需的行李,稍微大一些的物品都放不进去。好在雨燕的后排座椅可以非常方便地折叠收起,形成一个完全平坦的储物平台。
@page=@
竖直的A柱不仅带来了良好的空间感,更提供了非常好的转弯视野,通常会在左转时阻碍视线的A柱由于采用了比较竖直的设计而比普通车型前移了一些,因此在转弯的时候不会挡在驾驶员眼前。
日系车通常都有着不小的后视镜面积,雨燕也是一样。两个后视镜对雨燕这样的小车来说算得上巨大了,它们所提供的宽阔视野也让雨燕在并线的时候显得十分从容。此外尾窗虽然不大,但是得益于几乎垂直于地面的角度和短车身设计,倒车时车尾的视线也非常不错。
@page=@
别看雨燕的车头灯体型不小,但是它的实际照明效果却难以让人满意。雨燕采用了H4远近一体露宿光源,近光灯和远光灯无法同时亮起,因此在开启远光的时候近处路面就只能是漆黑一片了。除了这一先天不足之外,雨燕的近光和远光灯照明距离都明显偏近,而且光线分布十分布均匀,照明效果非常不好。
内饰部分的照明以橘色灯光为主,白天看起来不太高级的音响机头到了晚上倒是比较有看头。车内很多控制按键都没有提供背光照明,比如除驾驶席之外的所有电动窗按钮都没有背光,这样的缺陷在同级车中已经并不多见了。
@page=@
2011款雨燕沿用了老款车型的1.3升和1.5升发动机,我们所测试的1.5升自动挡车型搭载了铃木M15A自然吸气发动机,6000转时爆发最大功率76kw、4000转时达到138Nm最大扭力,带有VVT连续可变气门正时系统。与之配合的是4速自动变速箱。
从数据上看这台M15A属于典型的高转速发动机,要想获得良好的动力表现一定要将转速拉到4000转以上才行。76kw的最大功率和竞争对手们比起来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再加上4速自动变速箱的拖累,雨燕的动力表现并不突出。
雨燕的油门踏板有比较明显的虚位,变速箱降挡也并不积极,因此如果想要急加速的话就需要驾驶员将油门踏板深深地踏下。不过尽管如此动力输出还是会被档位少的缺点所限制住。经常会出现将油门踏板踩到底,变速箱完成降挡动作之后发动机转速仍然在4000转以下的情况,这时候发动机动力无法发挥,只能耐心的等待转速缓慢爬升到4000转以上才会有所改观。
好在日常在城市中驾驶的时候,在VVT系统的帮助下发动机在低转速区域也能提供够用的扭力,因此只要不是激烈驾驶还就不会感觉动力不足。考虑到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特性,如果换成手动变速箱相信动力表现会大有改观。
@page=@日系小车经常会被人指责车身单薄,但是雨燕却有着一付相当坚固沉稳的车架。我们在测试过程中明显感到雨燕的车身钢性非常好,底盘犹如一整块钢板一样具有极高的整体感。行车感受接近欧系A级轿车,尤其是高速行车稳定性非常高。在同级车中属于领先水平。
不过仅仅有一付强悍的车架还是不够的,雨燕的前麦弗逊后拖曳臂式悬挂系统属于同级车型中的主流结构,但是整体调校偏软,避震器行程过长,在过弯的时候避震器会过度压缩,车身侧倾比较明显。
较短的轴距加上过长的避震器行程和后轮非独立悬挂的设计,让雨燕在极限过弯的时候很容易发生一侧后轮离地,甚至车尾突然大幅摆动的失控现象。因此我们强烈建议大家一定要注意控制过弯速度,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
雨燕的悬挂设定明显是偏向舒适性城市代步取向,不适合最求极限驾控乐趣却很适合日常代步,短小的轴距让它有着很小的转弯半径,在城市中穿梭很是灵活。同时它那硬朗的车架和四轮四角设计也为车主日后改装留下了相当大的提升空间。
@page=@
在操控部分我们已经提到了雨燕的悬挂设定比较软,避震器行程也很长,这种设定的好处就是行车舒适性会比较有优势。雨燕在对付坑洼路面的时候显得非常从容,减震器能够很好地吸收震动。
雨燕的前排座椅还是比较宽大厚实的,包裹性和舒适性都不错。唯一的缺点就是稍稍有些偏高,即使将座椅调到最低位置也还是会让人感到像是在开一辆小型SUV。后排座椅明显不如前排那么舒服,坐垫长度不足,角度也不是很合适,坐在上边感觉比较憋屈。
噪音方面雨燕对车外的环境噪音有着不错的隔绝效果,但是发动机噪音却相当明显,尤其是大油门加速的时候发动机噪音已经大到有些扰人的程度了。
@page=@
雨燕的油耗表现在同级车中属于平均水平,变速箱很喜欢在高档位运行,经常会出现2000转以下巡航的情况,这样的设计本该对省油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由于加速时需要强行拉高转速,因此油耗没能做出过人的表现。
@page=@
目前2011款雨燕搭载1.5升发动机的车型只有自动和手动之分,并没有不同配置的细分车型,因此消费者的选择比较单一。我们所测试的自动挡车型作为全系售价最高的车型也并没有配备任何具有明显优势的配置。
值得一提的主要配置基本上只有中控台中央显示屏和多功能方向盘了。中央显示屏可以显示时间、车外温度以及瞬时油耗三项信息,这一配置在当年雨燕刚刚推出的时候还算高级装备,但是时至今日已经有不少竞争车型配备了行车电脑的情况下,这个显示屏的功能又显得有些过于单一了。
多功能方向盘上的按钮全部用来控制音响系统,音响机头带有SD插槽和AUX接口,并不提供USB接口。实际上SD和AUX在使用便利性上都不如USB接口来得实惠。除此之外雨燕的电动窗只有驾驶员侧侧窗提供一键下降功能,无法一键上升。其它三个侧窗更是没有一键功能,这也属于偏低的配置了。
@page=@
2011款雨燕最大的亮点就是那副海外运动版的外观,其它部分的改变吸引力并不大,而且配置偏低也是一大问题,好在雨燕的实际售价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有优势的,另外坚实的车架也是一个很大的优点。短小的车身又十分适合城市代步。对于喜欢玩车的人群来说,雨燕强大的改装潜力也是吸引他们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