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车网 试驾】说到长安之星,不用多想也知道它是来自长安汽车的一款产品。而长安汽车又是国内微车企业的领头羊,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就已经开始试制微车产品。1984年11月15日,首批长安牌微型载重汽车剪彩出厂。至1986年11月,长安牌微型汽车年产量已突破一万辆。
随后,长安在单排座微型载重车的基础上研发并推出了双排座车型和厢式客车,其中的厢式客车就是长安之星系列车型的鼻祖。近日,长安之星家族的最新换代车型---新长安之星在河北定州上市,我们也在第一时间对这款微面产品中的元老级车型进行了抢先体验。作为一个第一代长安之星的车主,我更关注这款车所带来的变化,你呢?
@page=@新长安之星外观:风格时尚 融入家族基因
长安微车从最早有些可爱的双圆灯前脸设计逐步转变为采用更多直线条打造出阳刚时尚的外形。新长安之星上则开始慢慢融入品牌设计基因,即便将其与长安汽车旗下的其他新车型放在一起也并不显得突兀。无论是曾经的可爱风格还是现在的家族前脸,长安之星系列车型在设计上都始终紧随时代脚步。
大尺寸的中央进气隔栅采用了镀铬和哑光金属质感材料进行装饰。大灯总成由锐利的线条进行勾勒,内部光源布置紧凑合理。前保险杠采用了乘用车的设计手法,雾灯周围和下进气口都带有蜂窝状装饰条,保险杠整体造型也更为立体。
厢型车的侧面设计一直以来都让设计师难易下笔,因为偏向商用化的定位和使用成本考虑不允许设计师采用大量的线条去描绘车身线条。但拥有海外设计中心的长安汽车显然不想浪费手头的设计资源,因此新长安之星的车身除了中门滑轨以外,一条从前门横亘至车尾的腰线让车身不再单调。
作为一个老长安之星的车主,对于这种变化的感受还是比较明显。只是时尚的车身却没有给侧面转向灯留下栖身之所,造型时尚并且尺寸不小的外后视镜也没有整合侧面转向灯功能,白白浪费了这一设计,希望在改款的时候能够进行调整。
虽然是一辆人们口中经常提到的“微面”,但长安汽车希望新长安之星能够改变产品廉价粗糙的形象。前部及车身的变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车尾设计则是对这一理念的强化。新长安之星采用了大尺寸的行李厢门,其宽度几乎与车身宽度一样,开口离地间隙也并不算高。这种设计让取放大尺寸重物变得轻松省力。
横置式尾灯采用透明度较高的灯罩,整体采用红白配色,视觉效果简洁清爽,与白色车身搭配更为突出。灯组内部的示宽灯采用LED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夜间照明效果不错。双倒车灯和双后雾灯设计提升了车辆的安全性。排气管消音器完全隐藏于后保险杠内侧,让新长安之星的车尾整体感更强。
@page=@新长安之星内饰:设计和谐 工艺提升
如果说外形的变化只能站在车外才能感受,那么消费者把车买回家之后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驾驶,因此拥有一套看着舒心、用着方便的内饰是很多人的期望。新长安之星在内饰造型和人机工程学设计方面作出了努力,进步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说说仪表台造型吧。我自己的那款初代长安之星采用了工具车风格的仪表台造型,方正的外形和严谨的按键布局在操作上没有任何问题,但却没有带来丝毫视觉享受。伴随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仅仅满足工具车的需求已经成为了消费者购车参考中的最低要求,他们希望拥有更时尚的仪表台造型,更为舒适的驾乘体验。
新长安之星的仪表台采用完全轿车化的造型,整体式设计包含了大量平滑曲线。虽然仪表台材质和工艺与老车型相比变化不大,但更为细腻的装配工艺还是对视觉效果进行了提升。曾经被自主车企认为是改善车内观感最重要元素的浅色桃木面板和银色金属质感面板已经被弃用,更为成熟的理念带来了色调深沉的仿木纹装饰板。
四辐式方向盘没有集成任何多功能按键,真皮包裹也是奢望,但造型大方的方向盘看上去和摸上去的感觉都比老款车型更好。仪表盘采用常规布局方式,在我那辆老款长安之星上没有的转速表已经成为新车的标准配置。表盘中央的行车电脑显示屏和前排电窗更是让我羡慕不已。
中控台内布置了音响和空调控制面板,物理按键数量不多,但没有对各项功能的操作产生不利影响。音响面板带有AUX外置音源接口,娱乐性得到提升。不过出于整体设计的考虑,中控台音响控制面板没有采用标准尺寸,以后如需升级音响系统或许会遇上点儿麻烦。
@page=@新长安之星空间:车身尺寸加大 使用便利
作为一辆微型厢式车,我们完全没有理由去担心新长安之星空间方面的表现。新车车身尺寸与老款车型、特别是我拥有的第一代车型相比有明显提升。三围尺寸的全面增加也让新长安之星的车身比例更为协调。
车身尺寸(毫米)/车型 | 新长安之星 | 长安之星SC6363BV4 | 长安之星2 |
---|---|---|---|
长 | 3980 | 3642 | 3860 |
宽 | 1620 | 1528 | 1500 |
高 | 1890 | 1925 | 1910 |
轴距 | 2560 | 2350 | 2500 |
进入到车内,前排驾驶席预留了非常充裕的头部和膝部空间。新长安之星的项目负责人特别向我们介绍了新车的前排座椅。在他口中把这款座椅形容为“经过无数屁股检验过的产品。”的确,前排座椅的造型与传统微面所采用的同类产品有明显区别:座垫和靠背两侧有明显凸起,乘坐上去会有明显的包覆感,织物面料的防滑性能也十分不错。
或许是为了利于折叠和拆卸,后两排座椅没有采用与前排座椅一样的设计。平直的座垫和靠背与老款车型相比差异不大,但座椅内部填充物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优化。中排右侧设有临时乘客席,不使用时可折叠起来充当座椅扶手。另外,全车除后排中央座椅采用两点式安全带外,其他座椅均标配三点式安全带。
第三排座椅放倒前的行李厢进深与老车型的差别不算明显,不过在宽度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放倒第三排座椅后,行李厢进深明显增加,直观看来比我的那台老车大出不少。
工程师对第三排座椅的固定机构进行了调整,单手就能很轻松的将座椅整体放倒。
@page=@新长安之星动力:自主动力 表现值得期待
老款长安之星搭载一台排量为1.0升的江陵465直列四缸自然吸气发动机,这台发动机采用单顶置凸轮轴结构,具有电脑控制多点闭环顺序汽油喷射技术和带爆震检测的电脑控制点火系统。新长安之星则换装了全新研发的江陵473发动机(研发代号E12),排量增至1.2升并且改为双顶置凸轮轴结构。除此以外还提升了压缩比及对进气道和燃烧室进行了优化、缸体轻量化、采用低张力活塞环和气门弹簧等十余项技术改进让新发动机在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方面有更高水准的表现。
虽然我一直在期待自动变速箱的出现,但新长安之星全系依旧只提供与一台5档手动变速箱。标配发动机转速表之后,驾驶者在换挡时机的选择上可以更为从容。档把行程适中,即便我们体验的是几乎零公里的试装车辆,其入档感受也一点儿都不生涩。
由于试驾场地的限制,我们无法对搭载这款发动机的新长安之星进行动力方面的深入体验,但从短途驾驶的表现来看,全新发动机的性能的确值得期待。
新长安之星前部采用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后部考虑到承载能力的需求而使用了传统的5片式钢板弹簧非独立悬架。这样的搭配在舒适性上并不会有类似乘用车的优秀表现,但却能够让车辆在重载条件下表现更为稳定。
初期上市的新长安之星没有提供助力转向系统,因此在低速或者原地打方向时会感觉方向盘偏沉。之后长安会为新车提供电子助力转向系统作为选装配置。
@page=@新长安之星总结:进步明显 理念成熟
从最初利用成熟产品进行本土化改造到逐步摆脱合作伙伴独立进行研发,长安汽车的发展理念逐步趋于成熟,所推出的产品在各方面也具有明显进步。新长安之星虽然依旧立足低端市场,但长安并没有采用低标准进行研发的生产。
每次换代都变得更为精致、更为漂亮的产品是对于长安产品研发理念逐步成熟的最好诠释。在这种理念下打造出的新长安之星自然也比老车型更为优秀,如果能够推出后桥配置螺旋弹簧,并且配置更为丰富的车型应该能够在赢得商用客户的基础上获得更多家用买家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