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侃车·侃侃而谈 - 侃侃而谈 - 大众侃车,汇聚亿万用户口碑,引领汽车消费趋势 - 千城数智(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首页 > 行业 > 侃侃而谈 > 当老行家撞上新势力,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 侃车·侃侃而谈
当老行家撞上新势力,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 侃车·侃侃而谈

汽车产业已经是个老产业,并且中国的汽车市场也已经发展几十年了,早已形成了一批比较固定的传统阵容,但是近几年,汽车行业迎来巨大的变革,随着智能化、互联化的行业趋势,很多新兴的造车势力已经涌现出来,在正在进行的北京车展上,我们也能发现很多新势力的身影,他们快速成长,开始带着产品对传统车企发出冲击的信号。而当汽车老行家遇上造车新势力,又将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4月26日,大众侃车网、易车网、汽车产经网联合承办了首届“中国汽车新零售新营销互动峰会”,分别邀请新老势力的代表进行了讨论,现场火花四溅,经典频出。

WechatIMG223.jpeg

参与本次圆桌讨论的嘉宾分别为一汽大众销售有限公司、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马振山先生、华晨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景瑶女士、东风英菲尼迪市场传播及纵观总监文飞先生、奇点汽车CEO沈海寅先生、新特汽车CEO先越先生。同时大众侃车创始合伙人兼总裁吴广先生是本次讨论会的主持人。

以下是议会实录:

吴广:我相信刚才两场论坛都非常精彩,主持的都非常棒,各位老总都讲的非常到位,但我相信今天下午这一场应该是最受期待的,当所谓传统车企遇上造车新势力,第一次以集成的形式进行正对面的交流,今天看看有没有火花。

首先,既然今天有几位新主角,有很多传统车企的,还有媒体不太清楚的,我们请他们介绍一下,两位新势力的代表,一个是奇点汽车的老总沈海寅;一位是我们新特汽车的老总先越。用一分钟的时间介绍一下自己的企业,北京车展带来了什么?

沈海寅:大家好,我是奇点汽车的沈海寅。奇点汽车是一家比较新的车企,这里叫造车新势力,但我自己不太喜欢这样的一个词。其实我们是做智能电动汽车的,在这次北京车展中,我们也发布了今年年底即将量产的中大型智能电动汽车,是个SUV,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到我们展台看一下。

沈海寅.jpg

吴广:我们相信所谓的互联网造车,应该会更好的宣传自己。下面是先越总。

先越:我是新特汽车的先越。新特应该是一家最新的互联网的造车新势力,新特主要是基于共享大数据+智能电动汽车,这三个核心来围绕打造我们的全体系产业,我们在北京车展之前,4月19号发布了第一款智能电动汽车,跟沈总不一样,我们定位的第一款是DEV 1,这次北京车展也是和中国一汽联合参展,我们也正式推出了我们的智能操作系统,叫DOS系统,应该说是最新的一家,也多向前辈学习,也欢迎大家到北京车展E1馆进行参观。

先越.jpg

吴广:第一位目前已经融资数十亿,还有100亿的和苏州合作的基金。这位先越先生是做电动桩出身的,他们都不是做整车厂出身的人,他们怎么做下去?做的好不好?我们请汽车老行家们评价一下。先请马总来做一分钟评价,你觉得它的优点在哪里?可能的短板在哪里?

马振山:欢迎两位新伙伴加入汽车阵营。应该说新的势力进入这个产业有优势,因为它没有包袱,没有像老企业多年运行中的惯性,机制一定是灵活的,否则他们生存不了,一定是客户导向,一定是跟大数据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刚才讲了新零售,也是说天然是这块的新势力。我觉得他们肯定也有优势,当然了,它进入到量产车里面,一定要经历一些阵痛,因为无论是电动车还是汽油车,都是行驶各种路况的东西,一定会经历很多实验和问题。但最终能不能过,得需要数据的积累,需要试错。所以,我觉得电动车也得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所以我觉得他们有优势,同时也有天生的不足,就是时间太短了,汽车是需要多年积累的。

马振山.jpg

吴广:非常好,马总认为他们有后发优势,没有包袱,但时间太短,还有待验证。景总用一分钟谈谈您的观点。

景瑶:我个人当然非常欢迎新的形式进入到汽车行业。其实刚才马总已经说了,优点就不用说了,个性化,直接没有包袱的进入市场,更知道客户需要什么,尤其是现在随着85后、90后成为主要的消费群体,而我们更多的汽车人,几代汽车人,还都是一些老的传统模式。但如果让我觉得隐忧是长期的,我觉得眼前可能有几十个亿,甚至几百个亿。但如果这样投下去,如果一旦当你还不能探索出它的业态模式,或者说你渠道的整个运营周期,可能突然就会因为资金各方面的原因造成这个项目的断裂。因为在我看来,大部分的新势力造车,更多的是出于资本进入,资本进入最大的问题是很多投资人都把汽车作为一个项目去看待,他认为什么都可以做,汽车也可以做。其实我个人认为,尤其是中国的,但我当然相信欧美更是这样的,其实我们把厚重的、有几千个零部件、上千上万个螺丝钉的这样一款车,最后呈现给消费者的一个交通工具出行服务,我认为需要很长的时间,到底资本能不能去支撑?我觉得是个重点。

景.jpg

吴广:有请文飞,您在好几个企业做过,说说看。

文飞:首先,我个人向两位老总,作为新势力造车的老总表示敬意,我觉得能够投身新势力造车的都是有情怀、有梦想、有勇气的人。

吴广:都是汉子。

文飞:对,都是真汉子。我个人觉得,新势力造车就这个“新”来说,我个人总结,应该是四方面的“新”。

首先是品牌新,基本上品牌的历史诞生不超过3年;第二个是产品新,基本上来说,概念车要多过量产车;第三个是技术新,应用的基本直接是电机电池的技术,基本都是从纯电源入手;第四是模式新,大部分都采用互联网或者是比较创新体验店的这种销售模式。我觉得毫无疑问,还是给传统汽车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但传统汽车行业,同样在四个方面可能比较有难以撼动的优势。首先就是在品牌的历史方面有比较深的积淀;第二是在产品的研发方面,一般都有百年的积淀和比较大资本的投入;第三是在渠道模式方面;第四是在零部件的供应链方面。这些可能都是在新能源车企,目前还难以企及的。

简单来说,我觉得传统老势力可能是事业小有成绩的中年大叔,新势力造车可能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小鲜肉。中年大叔要勇于面对小鲜肉的挑战,但是小鲜肉也要对中年大叔多一些敬畏之心。

文飞.jpg

吴广:是不是中年大叔,我们不知道,但我们想听听刚才他们这么说,新势力们怎么说?你们觉得老行家,第一,哪些值得学习?第二,你们认为你们自己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不仅仅是跟同行比,还跟传统企业。

沈海寅:刚刚三位老总讲的都非常对,我们进入到这个行业,从我自己来讲,我是大学毕业之后,在汽车零部件行业工作了五年,转到了互联网行业,在互联网行业待了十多年以后,再转到了汽车行业。在学生毕业之后,就在制造业待了五年时间,基本上对制造业的艰辛,我觉得是有刻骨铭心的印象。所以我们进到这个行业,并不是心血来潮,也不像刚刚景总讲的,我们是资本驱动。因为我觉得在今天进入到这个行业,还受到特斯拉的影响,我觉得汽车百年当中产生了一个非常大的变革,就在于我们今天从传统汽车进入到智能汽车这个时代。那么进入到智能汽车时代以后,在这个领域就会有新进来的一些企业的机会,我们讲叫乱世出英雄,各个方面不出现变化,其实很难有这样的机会,我觉得初心是在这儿。资本反而不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另外一个角度上来讲,我觉得从我自己来讲,我们在公司内部提倡一种精神,要敬畏传统,大胆创新。因为我自己来自于制造业,原来做过设备,所以对传统这块还是非常敬畏的。同时我相信,可能三年前,我可能还对汽车的总体来讲了解不多,但是今天经过三年的学习,我比在座的三分之二的以上人对汽车了解更深一些,包括各种各样的工艺,包括零部件的一些基础的东西,我可能用三年花了非常多的时间去学习。昨天有个记者问我,你现在一天睡几个小时?我说不到五个小时。所以一天多花两三个小时在汽车行业去学习,学电机学、学底盘,那么基本上我对汽车的这个了解,我觉得还是下了一些功夫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不可能不对传统工艺抱着敬畏之心,。反过来来讲,如果太敬畏了,就没有创新了。许多东西其实是需要破中有立,破了以后才有立。

吴广:非常好,依然有敬畏之心,但是不破不立,观点不错。我们请新特的先越先生回答哪些值得学习,你们做的有哪些不一样的。

先越:刚才几位传统的前辈说的非常好,我有一个想法,包括新特公司为什么也是这么去走,我觉得新旧不一定要有一个分界线,我们就提出一个融合创新。因为什么呢?我觉得新兴造车势力在新时代下,智能汽车、网联汽车,包括共享汽车,比喻成一个帆船。帆是我们的智能化,我们的创新模式,我们的新品牌,我们的一些新东西,帆是风起来的时候,这个船可以更快。船是什么?车体本身,我们的供应商体系,我们的底盘零部件,我们所有的核心制造工艺。所以我觉得只有船稳,这个船才能真正启航。但我们现在看到,这些新兴的这些造车势力有很多创新,但为什么对造车一定要敬畏?这是一百年积累下来的,大家也看到了我们的供应链体系,不是说你把车设计出来,你去做一个概念车就可以落地,我们100多家供应商,一万多个零部件,某一个件不合格,根本就没有实际的产品。第二个是整车工艺制造,我们跟一汽在合作,真的一个制造工艺从车辆小批量试制和大规模交付,甚至说一个月2000台SOP到10000台SOP,它的质量要求和整个技术体验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新特认为首先是敬畏,所以我们走的是发展、创新和融合的道路。

吴广:非常好,第一敬畏,第二是发展融合。马总,有个观点说,抛弃你的不是这个行业,汽车行业若干年后会被“野蛮人”取代。作为老行家们,你们怎么看?

马振山:所谓“野蛮人”,就是以前不是这个行当的。其实我觉得这跟做实验是一样的,比方说新企业的创业做实验,成功概率都很小,如果大比例要成功,都不是创新了,包括新企业也是一样的,新企业要存活,也是九死一生过来的。实验是这样,有的实验是经过几万次、几百万次才能发现的真理,汽车也是这样,现在我们判断国内这次车展很热闹,统计一下,现在国内新能源+汽油车,也得有三四百家。实际上,它背后暗示一个真理,现在房子火了,钱投哪去?肯定投车,我最近在研究中国市场,我发现车在中国的保有量来看,中国还是属于在全球排比较末的。每个人有一个车,一个梦想来看,如果实现的话,中国车还是需要很多的,正是由于这样的一个空间,所以很多都要进来。我觉得我要有那么大投资的话,我也要进来,所谓野蛮人进入这个行业,可能野蛮人这个词用的不好,这是属于正常的心理,有钱投哪?不往汽车进,往房子里进?肯定不对。除非说为了保险,去银行,所以我觉得这是自然状态。

吴广:马总认为这是蒸蒸日上的行业,不叫野蛮人,叫参与者,参与的人更多了。文总,您认为汽车行业会不会被其他的参与者颠覆或者取代?

文飞:我非常赞同刚才马总的观念,野蛮人的提法不好,还是新势力好一点,既然是新势力,具有成功的可能性,也具有失败的风险。刚刚马总说的数据,现在全国有那么多家新势力造车,所以一定会是比较残酷的竞争。当然,我相信,我也希望其中会有一些脱颖而出。我觉得这倒不会有什么直接的针锋相对的取代,更多的可能是融合。比如提到跟一汽也有合作,现在传统车企在车联网的研发方面,也跟很多互联网企业有跨界的合作,大家也在加快步伐,也就是说通过刚才沈总说的,新势力造车在进入开发和合作,零部件供应链方面在逐步加快和成熟,这在往造车方面成熟,同时,通过我们刚才说的传统造车企业,对于新技术的关注和合作,其实未来新势力造车也在提速。昨天的车展,我们预计在2022年,有四分之一的车是电动车,传统车企也在提速,未来很难说谁是真正的新势力,谁能笑到最后。

景瑶:我也是认为刚才主持人问的问题是新势力和老行业之间谁是赢家,我想拿电商举个例子,在几年前,很多进入到电商的这些人,用了很多的观点,他们认为我们现在传统的渠道怎样,通过几年的烧钱,还是进入了一个问题,任何行业的新势力或者投资人,他们肯定是对汽车有情怀,而且自己很决定,愿意去做,我也听过很多,包括像你说说的真正的体验,这是作为背景后盾的。

最后我认为能够真正留下来的,这么多家我个人认为,10%不到。除此之外,我个人认为传统汽车行业也会出现不一样的,我的观点跟主持人的问题稍微有点不同,我在上午的时候,有一个双积分的讨论,我认为现在国家出台了这么多政策,其实是在让我们自我残杀,我认为最后变成了几个专家顾问,大部分媒体跟老百姓没有区别,你所说的东西还不如一个网红带来的,你的威信在逐渐失去,双积分也好,股比打开,包括国家的其他政策,目的是在倾斜我们的汽车行业,趋势是我们产品的结构改变,我们现在浮躁也好,跟着走也好,其实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未来是否买积分,还是自己做电动新能源,无论是企业的大小,其实我们是一家人,我的想法是这样。

吴广:其实我们是一家人。里面有很新的观点,不管是谁,最后可能是10%。

景瑶:对,我的观点是说新的部分,这只是我个人判断的关于新部分。

吴广:外面确实有言论。

景瑶:我也提到了传统企业也是这样的,很多企业在合资合作了,你会发现长城、吉利,很多企业的老总坐在一起,将来很有可能是一家人,出任何一家规避他们规则的,他们马上会出手,所以未来会死去很多兄弟。

吴广:我非常佩服他们,他们敢这么做,第二是能拿到这里,第三是确实踏踏实实往前走。但确实有问题,比如门槛比较高,第二是需要资本、需要钱、需要人才,请问,未来对活10家这个问题怎么看?

沈海寅:我说我们企业成功的概率只有5%,慢慢说可能是10%。其实我的观点跟景瑶总比较接近,新势力也好,老行家也好,在新的一波浪潮当中,会出现一波的大淘汰,你的产品是否最终满足用户的需求,这是关键。说实话,我也算是半个老汽车人,我们跟在座的有什么区别,我是从电机学开始学起做汽车的,没有别的,我为了跟大家对话,啃了一些教科书,真正做汽车的,全都是企业里面出来的,这不是关键点。而在于说我们做的事情,能不能去造出一辆满足用户需求的车,这才是核心点,能够造出来,哪怕是100年的企业,也能活下来,如果做不出来,你再怎么新,也是狗屁。这个结果是很简单、很清晰的,我们唯一的目标是用户需要什么样的车,用效率最高的方式把它造出来。我们过去讲车是拼性能,我做了特斯拉,我情愿说司机把速度放低一点,用户关注的点完全不一样了,不同的消费者关注的东西并不一样,现在的年轻人,我们不说汽车,讲到运动品牌的衣服,以前买耐克、阿迪达斯,它们在投入上不多吗?美国也好,中国也好,为什么不买了?因为发生变化了,是爸妈那个年代穿的,年纪大的人,也去买阿达姆,这是消费者从年轻方面往上引导的,我们讲前向学习和后向学习。

汽车是否也会一样?这些潮流也会产生,我爸妈要开宝马奔驰,我为什么也要开宝马奔驰?新的品牌也是很酷的,最后还是产品的问题。

吴广:从产品的年轻化来说,是为新进来的人提供了机会。

先越:活下去是新造车势力最关键的一个点,不是说怎么去观点,最核心的点,第一是要学会去融合,我们和一汽融合,第二款车也会开发。第二是团队的融合,包括北京集团的前总裁也加入到我们公司,这也是一种融合。第二个很现实的问题,咱有好几百家,数数在北京车展上,真正能带来车的,已经没有多少了。任何一个汽车公司,说一千道一万,是靠供应链和渠道的体系所保障的,因为汽车产品和其他产品不一样,所以我们选了A0级的试车,明年是9万台,供应链体系宣传完成。所以我们认为在这个时间点上,是我们的速度和优势。我们在品牌上的创新,智联网上的创新,包括渠道上的创新做好,做好我们的优势,才能赢下来。

吴广:创新、融合和速度。每个人用一句话做一个总结,您为什么要做汽车行业?您做汽车行业是为了什么?

马振山:这个题,我的答案,你可能不一样,因为我生在一汽,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一直到毕业,除了汽车,别的不熟。

吴广:好,为这个“不熟”鼓掌。

文飞:为什么刚才我的观点是比较赞成融合?虽然在汽车行业做了12年,这也是一个误打误撞的机会,之后在IT行业,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可能。我个人特别想说的是,我觉得有新势力造车有两个责任心,新势力造车一定要对产品、消费者,对产品企业负起责任,我非常赞同自动驾驶新能源车是爆发增长的先觉条件,如果真能做到L4、L5,很多都可以更大的颠覆突破。在没达到之前,一定是安全大于性能、大于续航里程。

吴广:要有责任。

文飞:我想呼吁传统车企,大家不要一窝蜂扑在新能源车上,传统的研发,一样有非常积极的意思,这部只是渐进的过程,不能放弃汽车技术。

景瑶:其实,因为每个人选择汽车企业,每个人都有感悟,我们选择一个工作,不一定是我们一定选择了工作,也是工作选择了我们。由于各种原因,我本人在很多品牌工作过,除了汽车行业的几个品牌,我最早是做传媒出身,我之所以选择汽车,当时是因为汽车行业是在15年前,将近20年前,首批倡导新闻发言人的,我是从传媒进入到这个行业的,我也去过红牛、肯德基,我都有快销的经历,我跟汽车最有情怀,是因为我觉得很骄傲,解释起来太宽了,但我真的很骄傲。包括车展,我第一次在2002年,那个时候还是王侠找我们,雪佛兰主动愿意参加,我们开始进入中国的汽车业,我算是汽车老人了。

吴广:因为热爱,所有选择。

景瑶:对。

吴广:两位为什么选择做汽车?

沈海寅:一个是感性的原因,男人最大的梦想是造一台自己喜欢的车,这是驱动我进入汽车行业的理由。理性的一个原因是什么?我进入到汽车行业的时候,是40岁的时候做这个决定的,前20年的职业生涯,五年在汽车行业,15年在互联网行业,在过去互联网行业和汽车行业是风马牛不相及,这两年这两个行业很自然融合到一块了,我们的LOGO是交织在一起的人体DNA,基因遗传下来,形成了互联网汽车,两个积累,促使我下定决心造智能汽车的理由。

吴广:一个是喜欢,第二个是行业的积累。

先越:汽车行业是在供应链领域积累最深,产业链最底端的行业,是值得我们去追求的伟大行业。新兴造车势力做这个行业,是我们目前认为这辈子最有挑战的事情,也是难度最大的一件事情。我也很感慨,这可能是我们中国新锐的年轻人,第一次有机会自己走进汽车行业,做改革开放这么多年,这应该是第一次机会,所以我们要珍惜这个平台、珍惜这个行业、珍惜这个时代。

吴广:对老行家们的热爱、执着,以及宽厚、扩大鼓掌。也为新造车势力的勇敢、创新鼓掌。

主持人:感谢各位,请入座,非常精彩,这一场有一点火药味。作为媒体来说,我们很希望看到汽车老行家能够百年传承,看到造车新势力蓬勃发展,我们希望看到新势力加入到汽车行业的更多选择,丰富我们汽车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也是希望优胜劣汰,能够带给最直观、最优秀的产品。作为汽车厂家来说,我们对抗这种优胜劣汰的方法,大概是传承+创新了。

今天很荣幸能听到这一场盛会。这是一场很严肃有深度的沟通交流,也希望未来我们可以多多聚在一起,聊一聊汽车圈这些年发生的事儿,或者展望一下对未来的希冀,今天的《首届中国汽车新零售新营销互动峰会》到此就接近尾声了,有点不舍,有点意犹未尽,那我们就下次再见吧,再见!

15:3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