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侃车·侃侃而谈 - 侃侃而谈 - 大众侃车,汇聚亿万用户口碑,引领汽车消费趋势 - 千城数智(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燃油车“霸占”充电车位,新能源车主“干瞪眼”。
周末,隔壁老王起了个大早,精心打扮一番之后,捏上车钥匙,准备去附近的充电站给爱车补充能量。充电30分钟,续航300公里,这是北京与石家庄之间的物理距离,也是老王与女友之间的甜蜜约定。
然而,不久之后,老王炸了。
辗转折腾了好几个充电站,充电车位不是被燃油车霸占,就是因故不能使用甚至被破坏。终于找到了一个充电车位,已经是1个小时以后,还是6小时才能充满电的慢充。彼时,原有的行程规划被打乱,老王美好的心境早已处在爆炸的边沿……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你我明明相爱却不能相见,而是电动车和充电桩之间那辆燃油车的距离。
而这,只是北京电动车主“充电难”的一个缩影。
援引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加油(气电)站综合管理处相关负责人的消息,目前北京市在社会公共领域建成了约2万个公用充电桩,但这些充电桩平均每日使用时长只占6%至7%,其余大部分时间均处于闲置状态。这显然与“充电难”的现状背道而驰。
1)大量充电车位被燃油车霸占
目前,大部分公用充电桩是在原有车位上新增的充电设施,而非专门划定的电动车位。而城镇地区本就存在停车位缺口较大的问题,越是在活动密集的区域,停车资源的争夺就越激烈,新能源车与燃油车的停车冲突也就显现出来。
2)产权和受益不统一,管理混乱。
较停车管理方来说,充电站没有独立产权,充电车位是租来进行充电改造的。停车管理归物业公司,充电收益归充电运营商,本地管理的物业公司没有理由看管充电车位,进而造成燃油车占用充电车位等问题。
产权和收益不统一。直接导致充电运营商和停车管理方对于充电站的管理能力和管理动机都不明确,无人有效管理和客源招揽,间接导致使用率不足。
3)停车位被出租,充电桩闲置成摆设。
许多物业公司将带有充电桩的车位打包租赁给了第三方,不对外开放,想要充电,必须得找商户协商。例如,要想使用某小吃店的充电车位,需在此就餐才能停车。
4)充电设备故障多,且无人维修。
充电桩故障无人修理也是新能源车主充电的一大障碍,公用充电桩的充电枪、屏幕被恶意损坏等情况也比较突出。
5)新能源车对公用充电桩的刚性需求不强烈
自用充电桩是私家车最主要的充电途径,相比之下,公用充电桩是“辅助手段”,起到“临时补电”的作用。居民自用充电桩每度电不足0.5元,而公用充电桩要收取电费和服务费,平均每度电约2元,这里面还不包含停车费,价格的差异造成对公用充电桩的刚性需求不足。
6)充电桩布局不合理
充电设施建设初期,很多充电运营商盲目扩建,导致很多没有车流、没有需求、不易被发现的停车位上建成了大量的充电桩。这些充电桩由于建设难度较低(因为好地段拿地难度较高),总量较大,从总的基数上分摊之后,就是充电桩使用率不足。
可见,除了车桩比(汽车和车桩的比值)不足,“有桩充不了”也是造成充电难的重要原因。如何解决上述问题、规范现有混乱的充电市场秩序,政府责无旁贷,企业义不容辞,消费者也不能置身事外。
1)政府层面
可以说,政府加强监管,从法律法规层面规范充电市场秩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依据最新的《北京市机动车停车条例》规定:“非电动汽车不得占用电动汽车专用泊位。违反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责令改正,依法给予处罚。”相关条例的出台能够给新能源车充电提供方便。
当然,这还远远不够。
如何达成产权和收益的统一,促使充电站得到有效的管理;设定相关的衡量指标,杜绝盲目扩建;通过导视系统让燃油车远离充电站,通过停车收费系统隔离燃油车和电动车的收费标准,形成停车管理机制和导视机制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在完成理想的1:1车桩比之前,进一步完善充电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尤为重要。然而,现实问题是:
重资产、重运营、回报周期长的行业属性,导致企业投入越大、亏损越严重。车桩比继续失衡、投资收益延后、市场积极性不高、充电企业亏算严重的局面,长期如此将形成恶性循环,制约新能源汽车的良性发展。
2018年2月,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联合发布《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财政补贴政策通知》,充电补贴逐渐转为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新能源汽车使用和运营等环节。
按照规划,每个充电桩产品、工程、电力累计投入3万元,累计近1500亿,这是一个巨大的基础投资工程。到2020年,将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以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国家适时、及时出台面向充电的补贴,是巨大利好,如同雪中送炭,给予充电企业信心。
2)企业层面
企业都在积极寻找可持续、生态型、创新的商业模式。从长远来看,充电设备运营商能否盈利取决于是否有科学的设备建设布局,合理的运营模式,稳定且多元化的盈利方式以及能否借助互联网优势平台化运营。
充电桩现有的运营模式主要分为五种:政府主导模式、企业主导模式、用户主导模式、混合模式、众筹模式。
我国的充电市场还在起步期,很多模式依然处于试验阶段,国外市场则相对成熟,值得借鉴和学习。
以美国充电桩运营龙头ChargePoint为例。ChargePoint依托其出众的充电桩,为用户提供优质可靠安全的充电服务;并以手机APP为基础,基于全美范围内电动汽车充电位置共享信息,为用户提供充电站查找服务,同时提供充电时间、充电预约提醒、故障报警等信息。通过“充电桩+APP”这种“产品+服务”的模式,并与地图运营商、电动汽车公司和互联网公司进行合作,ChargePoint建立了充电服务的生态链。
3)消费者层面
“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
作为直接受益者,广大消费者应爱护充电设施,为正常充电创造良好环境。
没有充电网,电动汽车将无路可走。充电桩要优先于电动汽车的发展,才能让新能源车主无后顾之忧,才能保障中国未来千万辆电动汽车有能量跑起来,才能支撑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充电难,孰之过?
这不是单方面的问题,需要政府(法律法规)、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而当务之急,是如何在现有充电设施的基础上,提升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