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侃车·侃侃而谈 - 侃侃而谈 - 大众侃车,汇聚亿万用户口碑,引领汽车消费趋势 - 千城数智(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都说,每一个男人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长不大的男孩,以及一部青春年少时的Dream car。所以,在今年的父亲节来临之前,我们不妨来一起聊聊父辈眼中的老车,那些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经典老车。
1979年,中国政府首次宣布允许私人拥有汽车,也标志着私家车正式走进寻常老百姓的家庭。然而,到90年底末期,中国的私家车依旧是少数家庭身份的象征。
在绝大多数80后的记忆中,儿时关于车的记忆,多是和父亲那部老式28凤凰永久自行车有关。但并不影响每一个少年,对于车的好奇和向往。
90年代,是老牌车企百家争放的鼎盛时代。在岛国日本,90年代末的排放法规还算宽松,也促使各大日本厂商推出了一系列让后人称道的性能街车。比如三菱EVO,斯巴鲁STI都是那个时代的标志性的产物。
在汽车发源地的欧洲,造车的氛围远没有当今那般呆板,造车理念和造型设计天马行空。那时萨博9-5正值风头,意气风华。而被视为英国车代表作品之一的Jaguar XJR,在当年也正值壮年。
同时期,在80年代,中国刚刚迎来了改革开放。走上北京的街头,虽然汽车的保有量远没有当下那般庞大,但品牌的丰富程度却有过之无不及。在每一个80后眼里,每一部汽车都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下面,就让我们通过时间的长轴回到过去,去看看父辈们眼中的那些经典老车。
波罗乃兹(Polonez)(1978-2002年)
印象指数:★★★★
记忆中的它:中国人的两厢启蒙车
80年代初期,街上偶尔能见的波罗乃兹,十之八九都是出租车。空间可观,价格较为亲民,机械可靠性高等等优势,使得波罗乃兹深受当时的私营出租车主喜爱。
值得一提的是,也正是因为波罗乃兹独特的两厢造型,开启了中国百姓对于两厢轿车的认知。
波罗乃兹,这一绕口的车名,取自波兰语。但事实上,波罗乃兹却是一台不折不扣的意大利车。1951年,波兰FSO汽车厂,通过和菲亚特的合作,基于菲亚特125P平台开发出了波罗乃兹。
拉达2105(LADA 2105)(1981-2010年)
印象指数:★★★★
记忆中的它:“万元户“的第一台车
上世纪80年代的北京街头,拉达2105的可见度并不低。除了充当一部分出租车外,这台苏联产的三厢小车,在那个私营经济刚刚启蒙的年代,一度是“万元户”出街必备的车型。
拉达2105的长宽高分别为4140/1630/1450mm,轴距2430mm。采用前置后驱的驱动方式。外观上,相比于2101车型,重新设计了车头车尾和内饰(大灯由圆灯改成了方灯),动力配备1.3升四缸发动机,变速箱仍为4速手动。在当时,这样的动力水平并不落后。
雪铁龙CX20(1974-1991年)
印象指数:★★★☆
记忆中的它:独树一帜的造型、黑科技
1983年北京街头出现了这样一道有趣的风景,100辆法国雪铁龙CX20组成的出租车队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
在满大街充斥着老上海、伏尔加、老皇冠、吉普212的80年代,造型个性而前卫的雪铁龙CX20格外引人注目。事实上,除了独树一帜的造型外,在雪铁龙CX20上同样让人眼前一亮的还有黑科技——液压底盘升降系统。
通过调节内饰中的升降旋钮,雪铁龙CX20的底盘高度支持三段可调。在静止时底盘高度距地面仅为10cm,高速行驶时则调整至15cm,而在遭遇崎岖路面时,底盘高度最高可升高30cm。
在当时,个性造型和黑科技加持下的雪铁龙CX20,一度还是政府部门的工作用车。
菲亚特126p(1973-2000年)
印象指数:★★★★★
记忆中的它: 中国第一款平民化轿车
谈到菲亚特126p,想必各位并不会太陌生。在中国,人们更愿意称这台小家伙为“小土豆”。
共产主义时期的波兰政府,为了将曾经被视为“奢侈品”的轿车,变成人人都能够卖得起的国民轿车,于80年代引入了意大利菲亚特公司FIAT126的技术及生产许可证。凭借着简单的结构、可靠的动力表现以及亲民的价格,菲亚特126p迅速成为波兰民众心中的国民家轿。
80年代初期的中国,在消费环境上和当年的波兰非常相似,这也使得菲亚特126p的成功再次在中国土地上演。
侃车观点
一部车,更像是一个时代的生活写照。80年代末期的北京街头,无疑是精彩的。代表着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万国牌轿车们,与熙熙攘攘的骑行大军相汇与宽阔的长安街,共同构成了父辈们心中难以抹去的风景。
一部车,一个年代,留下的是一段永恒的镜头。父亲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