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6日16点45分,在经历了两次临时推迟之后,首次试射的“重型猎鹰”号火箭,从美国肯尼迪国家航天中心成功发射升空。
亲手缔造这一切的人物,埃隆马斯克在地面兴奋地欢呼。
“重型猎鹰”的成功发射,标志着马斯克的航天事业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距离实现星际旅行,开辟太空资源的梦想又往前迈进了一大步。
更具现实意义的是,“重型猎鹰”竟然成功地将一辆午夜樱桃红Roadster跑车送入太空。这辆车顶棚大开,播放着大卫•鲍伊的“Space Oddity”,并由一个穿着SpaceX宇航服的宇航员模型 “驾驶”。这与当年我国东方红卫星,播放着“东方红”的乐曲进入太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们都在宇宙中传播人类的讯号。
为什么要把一辆车送入太空?这其实是马斯克的无心插柳,当初仅仅是因为火箭需要测试载重能力,用汽车的成本远远低于高价值卫星。然而,这却给特斯拉带来了意外的,极其重磅的营销效果。
对普通人来说,相比遥不可及的星际旅行,特斯拉跑车显然距离我们要近的多。对于当时正准备在市场上大干一番的特斯拉而言,再没有比冲出地球,走向宇宙,更适合作为新生品牌的爆点事件。
特斯拉从此一炮打响,红遍全球,这场被无数人关注传播的事件,被誉为是21世纪迄今为止最成功的汽车营销。这也给所有汽车从业者一个新的启发:不能每天埋头盯着自己那点地上的事儿,也要抬头看天,大胆创新。
或许是受到了特斯拉的启发,近年来,不少的汽车企业将目光着眼宇宙,有的选择命名火箭,打上企业LOGO,还有的选择携手航空航天科研机构,联合开展深度合作。实质上,都属于隔岸观火式的跨界营销。
究其原因,车企真正下场亲自发展航天事业,注定只属于极少数车企才敢有的动作。对于所有哪些心怀梦想的汽车人来说,我们何时能将中国品牌汽车送入太空?
这一次,又是吉利给了我们希望。
4月24日,在中国航天日之际,吉利官宣战略投资时空道宇,积极布局商业航天领域,打造天地一体化出行生态。短期内聚焦发展近地轨道卫星,积极拓展航空航天事业。
相比家喻户晓的吉利,“时空道宇”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公开信息显示,这家位于杭州本土的航天科技公司,由吉利集团一手打造成立,属于吉利科技集团的一级新兴战略子公司,团队核心技术成员均来自于国家航天体系内,拥有多年卫星研发经验,主要从事商业卫星制造和运营。
这也意味着,吉利将成为继特斯拉之后,全球第二家造车和造星并行的企业。
根据规划,时空道宇的双星预计将于今年6月进行星箭合体试验,并在年内将发射两颗低轨卫星。
或许有人会说,吉利发展航天事业是不务正业。
实际上,航空航天,尤其是卫星系统,与汽车产业联系相当紧密。未来,汽车产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网联化,都离不开卫星技术。人们每天常用的导航,背后是高精度卫星定位技术的支撑;未来的智能驾驶,V2X智能交通等领域,更离不开卫星技术的高精度,大数据;作为高精尖工业的代表,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也将反哺汽车制造业,大幅提高汽车产品的制造水准和技术含量。
一句话,吉利造卫星,既不是突发奇想,更不是自我膨胀,而是出于对未来中国汽车产业,乃至整个中国制造业的前瞻思考和责任担当。
在这个未来充满变数的时代,绝大多数汽车企业都在为明天的生计发愁。吉利还能如此自信,拓展太空布局,根源于李书福是一个有梦想,有追求的企业家。
正是在李书福的操盘下,近年来,吉利投资了不少非汽车领域的业务。
从曹操专车到大数据,从飞行汽车到航空航天,从钱江摩托到金融教育。吉利集团早已经不是一家只会造车的企业。高质量多元化的发展,为吉利集团带来全新的活力,前所未有的运动,极客,科技等属性源源不断注入吉利集团,这也让吉利品牌从汽车行业中快速脱颖而出。
这条路径告诉我们,如果永远囿于汽车产业领域,局限在同质化的产品和方向,很难摆脱国外品牌的压制,更难以实现超越。
科技创新,万物开放,吉利发展路径充分说明,我们必须真正打开眼界,重新思考未来。
当吉利开始造卫星,我坚信,中国品牌汽车真正冲入太空,就在不远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