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洞见 - 侃侃而谈 - 大众侃车,汇聚亿万用户口碑,引领汽车消费趋势 - 千城数智(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产业正处于能源转型、智能化颠覆的急风骤雨之中,黑天鹅与灰犀牛横行、风口与巨坑交错,以至于身处漩涡中的每一个汽车人都无法淡定。
特别是对于掌舵一家车企发展命脉的车企一把手而言,更需要勇气与智慧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点亮明灯。
2021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肩负着这一使命的汽车行业人大代表们纷纷建言献策,试图带来汽车实干一线的声音与前瞻性的规划建议。
意料之中的是,今年全国两会中,来自汽车产业的人大代表的声音集中在“电动化”、“芯片”之上。
电动化细节问题需及时修正
全国人大代表,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的两项建议,都提及了中国电动化的细节发展。他提交了《关于修订行业标准适应电动汽车铁路运输的建议》及《关于解决货车电动化法规障碍的建议》两项提案。
在《关于修订行业标准适应电动汽车铁路运输的建议》中,李书福认为,随着欧洲等海外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有望在海外获得更多发展机会。此外,包括外资、合资在内的各大主流车企,都将中国定位为重要的全球产能输出基地。新能源汽车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大量跨境物流需求。
因此,李书福认为需要修订标准,使电动汽车、锂电池散件能够依法合规,通过铁路进行高效、安全、经济的运输,助力实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国内发展与全球主流市场开拓。
与此同时,李书福还提出了相关部分制定相应的产品安全标准与运输管理规程和适时开通新能源汽车运输专用班列的建议,以帮助中国车企“走出去”以及欧洲地区日益增长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需求。
在李书福的第二份提案中,他关注到货车电动化所遇到的阻碍问题。他认为,汽车行业要实现碳排放达峰及排放污染物治理,货车的电动化势在必行。但是现有法规标准已不能适应货车电动化及换电模式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
因而李书福提出了两条建议:对于电动货车,每装备1kW.h电量,车辆最大总质量限值在原来基础上增加10kg,抵消因装备动力蓄电池带来车辆整备质量的增加影响;对采用换电模式汽车列车(铰接列车)整车长度限值补充规定为18.5m,以满足换电模式在新能源货车上快速推广应用。
全国人大代表、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虹同样关注到了新能源车型的“换电”问题。陈虹建议,国家同时鼓励非快换式和快换式“车电分离”模式的推广应用;针对“车电分离”模式全面梳理和出台完善的管理政策。“车电分离”模式的顺利实施涉及产品公告、车辆登记注册、税务、保险等多个环节,建议国家相关部委针对不同“车电分离”模式推广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完善相应政策与流程,加快推动“车电分离”应用落地。
对于电动汽车的发展,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的朱华荣关注到,如今中国新能源产业出现高端放量、低端爆发、中端不尽人意的情况;除卖车外没有探索出更好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单一;新能源汽车与电网互动的应用体系尚没有建立,新能源汽车储能单元作用亟需发挥。
因此,他也针对性地提出了希望地方政府与国家新能源战略保持一致、建立“积分池”管理机制,调节积分供需、国家电力企业牵头建立新能源汽车与电网互动的标准体系,统一V2G等相关技术标准的建议。
来自吉利、上汽与长安汽车的人大代表,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诸多建议,暴露出新能源汽车虽然在消费市场收获了阶段性的胜利,但距离市场成熟前路依然漫漫。
解决芯片危机刻不容缓
今年的人大代表提案中,汽车芯片也是一个被重点关注的问题。众所周知,自全球新冠疫情以来,“缺芯”导致的停产、断供等连锁反应一直是全球车企的隐痛。
据行业专家预测,“缺芯”问题或将持续到今年的三季度。特别是对于中国汽车企业而言,“芯片”更是一大难题。
中国在全球芯片产业链中地位较低。在全球芯片产业格局中,美国是芯片技术和产品的主导者,中国则是芯片的消费者。
并且,目前国产芯片产品匮乏,国外厂商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2020年,美国、欧洲和日本企业占了90%以上的汽车芯片市场份额。国内汽车主芯片公司虽然经过几年的大力投入发展,获得部分主机厂认可,但市场份额仍低于5%。
陈虹表示,应该在消费级芯片企业的扶持政策基础上,加大对车规级芯片行业的扶持力度,使整车和零部件企业“愿意用、敢于用、主动用”;并且要制定车规级芯片“两步走”的顶层设计路线,实现车规级芯片企业从外部到内部的动力转换;针对高技术门槛芯片,推动设立整车、系统、芯片的重大联合攻关专项项目,由政府、企业分摊研发资金,共享专利,占领未来行业制高点。
与陈虹观点相同朱华荣也认为,目前中国应对汽车芯片短缺的问题,需要政策积极推动。朱华荣认为,在设立汽车产业核心芯片及生产设备国产化重大专项的同时,还应该强化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投入。
聚焦汽车芯片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同时,来自车企的人大代表还将关注点放在了智能网联发展衍生出的数据安全以及中国汽车品牌社会认可度之上。
写在最后:透过人大代表所提及的对汽车产业发展的建议,可见新能源产业、智能网联甚至老生常谈的自主品牌向上之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实除此之外,车企代表们在以往全国两会上提及的氢燃料电池车的发展、中国汽车全球化之路等提案,也是中国汽车市场需要长期关注的问题。在摸索与试探中,中国汽车产业最终走向何方,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