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上半年车市总结:新能源崛起燃油车式微成趋势 - 侃侃而谈 - 大众侃车,汇聚亿万用户口碑,引领汽车消费趋势 - 千城数智(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首页 > 行业 > 侃侃而谈 > 暗夜追光| 2022年上半年车市总结:新能源崛起燃油车式微成趋势
暗夜追光| 2022年上半年车市总结:新能源崛起燃油车式微成趋势

王小波曾经说过“人该是自己生活的主宰,不是别人手里的行货。”与去年同期相比,中国汽车市场变化之快令人咂舌,这场赛道上永远有人在离开,但也永远有人正年轻。对于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作为亲历者和见证人,作为普通消费者和汽车媒体从业者,只是看着这些变化一步步地向我走来,同时又裹挟着我向未来走去。如今,车企压力依然明显,迫切寻求下一个发力点。诸多跨界玩家的入局,也使得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但竞争也是一种驱动力,推动一众车企进行产业布局,提高研发能力,提升自家产品竞争力,促进科技与产业的蓬勃发展。而2022年下半年的中国汽车市场,依旧让人十分期待。


上半年,在经历年初短暂的开门红后,中国车市在多点疫情暴发、芯片供应不足、燃油价格上涨等多重不利因素的暴击下,步入低潮。

最严峻的时刻,出现在今年四月。持续的疫情,重创了长春、上海这两大中国汽车工业重地,其中,以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是国内汽车零部件产值最大的区域,占比超过1/3。自3月以来的市场停摆和消费寡淡,几乎所有车企都被波及其中。供应链危机造成终端市场无车可卖、停工停产让既有订单一拖再拖、疫情封控加剧消费低迷。

5月中下旬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连续通过了一系列促进消费、稳定增长的举措,其中购置税减半政策更是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加之多个省、市、地区出台了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行业企业也积极作为,加大了市场推广和营销力度。汽车行业已经走出4月份的最低谷,6月产销表现更是好于历史同期。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1-6月狭义乘用车累计销量926.1万辆,同比下滑7.2%,其中6月销量194.4万辆,同比增长22.7%,环比增长43.5%。

可以说,经历了一系列跌宕起伏后,2022年中国车市迎来了一个不错的半年收官。

自主崛起,合资式微

无论是6月销量还是上半年销量表现,主流自主品牌绝对是整体汽车市场最亮眼的部分,普遍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

6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99.4万辆,同比增长43.1%,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4.8%,比上年同期上升0.6个百分点。上半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489.1万辆,同比增长16.5%,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7.2%,比上年同期上升5.3个百分点。

6月份,比亚迪销量超过13.4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162.74%,其中,宋家族销量达3.2万辆、汉家族销量达2.5万辆、秦家族销量达2.6万辆。上半年,比亚迪以64.14万辆新能源销量成绩,超越特斯拉问鼎全球新能源销量榜榜首。

此外,广汽传祺、东风风神、东风风行也交出出色的销量成绩。其中,广汽传祺6月销量超过3.27万辆,同比增长30.94%,上半年累计销量达到17.26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14.31%。东风风神6月销量超过1.75万辆,同比增长66.26%,上半年累计销量达到8.4万辆,同比增长94.89%。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指出,中国品牌乘用车趋势上升,主要得益于三方面原因:一是中国品牌乘用车全面推动品牌向上,进一步缩小了与国外优势汽车企业之间的差距;二是中国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优势,通过与智能网联加速融合占据了先机,甚至在某些技术领域已经超越合资品牌;三是对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精准把握和依托本土供应链的优势。


反观主流合资品牌,处境要比自主品牌糟糕很多。

一汽大众以863117辆夺取上半年销量冠军,但是,同比去年一百多万的销量还是下滑了15.9%,市场份额为9.3%。随着6月份产量恢复,销量也开始复苏,下半年将进入销量快速增长期。

上汽大众就没有一汽大众出色了,可能与上海疫情有关,销量爬坡较缓,上半年销量仅为533012辆,同比下滑27.3%,市场份额5.8%。

东风日产和上汽通用,都是百万量级的合资巨擘,但近年来发展并不顺畅,品牌下行趋势明显。上半年东风日产同比下跌21.9%,上汽通用同比下跌33.1%,是前十五之中下降幅度最大的车企。

日产·.jpg

还有一些合资品牌依然未摆脱困境。继4月零生产零销售后,广汽菲克6月产销量再次归零,上半年累计销量仅为1861辆,累计同比降幅扩大至84.18%。此外,北京现代、悦达起亚、长安福特等合资车企,上半年也缺乏增长动力。

当然仔细观察前十五名的品牌,不难发现新能源车卖得好坏与否,与其总体销量息息相关,只要在新能源赛道上领跑,销量大盘基本上不会太差。

新能源汽车扬眉吐气

2022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导致中国车市一度出现较为明显的起伏,但在这一过程中,新能源汽车市场却可谓风景这边独好,走出了一波强势上涨的行情。

根据中汽协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六个月实现同比增长,即使是在中国车市整体下滑的3月至5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依旧能够实现114.1%、44.6%和105.2%的大幅度增长。

为了顺应行业发展大势,上半年自主品牌、造车新势力、合资车企、豪华品牌纷纷推出了纯电产品,吉利、长城、奇瑞等还在上半年发布了既节能环保又无里程焦虑的插电混动全新平台及新车,发力新能源市场。

上半年,比亚迪一骑绝尘,销量达到64.14万辆,同比增长315%。超过第二名特斯拉两倍,夺得全球销量冠军。

图片

2022年,预计比亚迪销量将达到120万辆。其中,纯电动车型60万辆,插电式混动车型50万-60万辆。这意味着,比亚迪年度销量目标已超过半数。

此外,其他主流车企表现也很卓越,尤其是上汽通用五菱的销量一度突破4万台,吉利、奇瑞、广汽埃安的销量突破了2万台。

新造车势力方面,6月,小鹏、哪吒、理想、蔚来、零跑、威马等销量,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尤其是,处于第二阵营中的哪吒、零跑等表现较强,这也是细分市场赛道的优势。

小鹏维权2.png

不过合资车销量却不那么乐观,根据数据显示,唯一能够上榜的两个合资品牌也就只有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上半年销量数据分别为41736辆和37316辆。比起前几位,在销量上完全是小巫见大巫。而这两家,已经是合资品牌中最能拿得出手的成绩了。由此可见,在新能源飞速发展的当下,如果合资品牌继续“迟钝”,那被“弯道超车”似乎是可以预见的事情。 

前5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占比世界新能源汽车59%,超过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一半。

在2021年,中国占世界新能源汽车比例为52%。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能达到占比全球销量59%的高位,主要原因中国的新能源需求强烈,形成较强的内生增长动力,带动了全球新能源汽车增量扩张。

随着新能源汽车对燃油车的替代效应逐步显现,下半年汽车供应链逐渐好转以及系列新能源汽车消费政策的刺激,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继续攀升。汽车电动化的浪潮也将推动新一轮的科技和产业变革,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渐走向成熟期。中国开始变为驱动世界新能源发展的核心力量。

购置税减半新政及时救市

曾经的挑战不会比现在更小,但汽车产业也始终保持着向上、迭代的发展,历史没有停滞,更不会倒退。 

3月、4月、5月车市表现尽显颓势,这也引起了各方的重视,于是,由5月下旬开始,从国家到地方,一系列车市刺激政策相继出炉,车市被迅速“点燃”。 

5月31日下午,国家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对购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内,且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可以说,自2008年全国免除1.6升及以下排量购置税政策后,已经多年没有如此大力度的汽车消费扶持政策了,而本次减免的力度,比往年都大。

微信图片_20220531155545.jpg

刺激效果如何呢?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对此进行了专门的调研,调查样本涉及21个省份,88座城市,包含16家经销商集团,36个汽车品牌。

结果显示,经销商普遍认为600亿车购税减征政策,提振了消费信心,首购、换购的消费者增多,同时有效降低消费群体的购买压力。据统计,目前有33.8%的经销商新车优惠幅度加大,32.4%的经销商客流量同比去年有所增长,58.4%的经销商6月新车销量环比5月增长明显。

一方面是政府政策方面的优惠力度和决心,给汽车消费市场奠定了恢复的基础。与此同时车企叠加让利,长安汽车、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奇瑞集团、东风风神、等多家车企的相关负责人也表达出上半年耽误了很多时间,因此要抓紧机会补回来。为此,他们在政策红利之外 加推多项补贴政策回馈用户,部分车企还宣布购置税全免,甚至是提出超过100%的购置税专项补贴优惠。 

车市.png

在汽车企业的大力度促销下和购置税减免下,汽车产品吸引了一大部分消费者的关注,同时表现出很强的购买热情。

而从6月份乘用车产销情况看,购置税减半政策和地方促进汽车消费政策等实施效果明显。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购税政策实施一个月以来,全国共减征车购税71亿元,减征车辆109.7万辆,总体取得了良好效果。

随着车市恢复正常,各界对于全年车市的判断已从四五月份的悲观情绪趋于转向乐观。车购税减免政策的刺激,将在三、四季度对刺激乘用车消费进一步带来正向促进作用。

而在未来,随着多项刺激汽车消费政策密集出台,中国汽车市场将呈现出快速回暖态势,豪华品牌和合资品牌上半年累计销量同比降幅或将进一步缩窄。

不过也要看到,芯片短缺、动力电池原材料涨价等供应链问题,仍然是悬挂在车市头上的“不定时炸弹”,也是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巨大隐患。而且近两年受到疫情影响,下滑的不仅仅是车市,消费需求的基本面其实未见有效改善,消费者的“花钱欲望”没有往年那么强烈,如何重振消费信心也是下半年应该考虑的一大问题。


15:3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