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 > 侃侃而谈 > 限电冲击波竟这么大,川渝多家汽车生产商遭遇停产
限电冲击波竟这么大,川渝多家汽车生产商遭遇停产

万万没想到,还在纠结于到底买新能源车还是买燃油车的准车主们,竟然也会遭遇“釜底抽薪”:有充电桩也充不上电。最近,强烈高温天气炙烤全国,四川、重庆等地电力大省竟然也出现供需紧张情况,以至于多地先后发布限电措施以保障正常生活,首当其冲的就是多家车企,相继宣布了停产计划。不仅是整车制造,汽车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及新能源充电桩服务也受到影响,特斯拉、小鹏、蔚来等车企的部分充电设施暂停服务。


 


听说过芯片断供和疫情影响,万万没想到,高温天气竟然也会对汽车产业带来如此大的冲击。

汽车生产商放“高温假”当大家把关注度放在长江或者嘉陵江到底还有多少水时,这场高温的影响已经远不止于此。最近,四川省经信厅和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发布《关于扩大工业企业让电于民实施范围的紧急通知》,在全省(除攀枝花、凉山)的19个市(州)扩大工业企业让电于民实施范围,对四川电网有序用电方案中所有工业电力用户(含白名单重点保障企业)实施生产全停(保安负荷除外),放高温假,让电于民。


 


无独有偶,紧随其后,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与国网重庆电力公司也联合下发了类似的通知,要求让电于民。作为西南地区的汽车产业重镇,川渝区域在行业内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一汽-大众、一汽丰田、神龙汽车、吉利商用车等主流车企在四川均设有工厂。2021年1-12月,四川省汽车产量为72.74万辆,累计增长5.35%。而作为央企长安汽车总部所在地,重庆汽车产量规模就更大了。长安汽车、上汽通用五菱、小康(就是大家最为熟知的华为与小康造的赛力斯)、长城炮等均在重庆设有生产基地。


 


2021年,重庆市汽车产量为199.8万辆,累计增长26.46%。公开数据显示,川渝地区拥有45家汽车整车企业、1600家汽车零部件规模以上企业,年产值超过6000亿元。汽车年产量近300万辆,占全国总量近12%。汽车作为用电大户,在这场电力全面紧缺的背景之下,自然是难以独善其身。8月16日,一汽丰田发布声明称,位于成都的合资工厂(一汽丰田成都生产基地)将暂停运营至8月20日。该工厂主要生产柯斯达客车和亚洲龙,其中亚洲龙是一汽丰田的旗舰中级轿车,年产能达约10万辆。此外,一汽-大众和神龙汽车在成都生产基地均拥有主流热销车型,可以预见的是,“有序用电”的冲击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汽车的产量和交付速度。重庆区域,8月18日,长安汽车发布的一份声明显示,暂停生产SL03整车以及零部件生产,预计本轮停产将持续到8月24日。锂电池等上下游或减产不只是汽车生产商,上下游产业链也开始感受到这场高温带来的极度“不友好”,例如,锂电池等产业。


 


四川是重要的锂电池生产基地,动力电池领头羊宁德时代在四川宜宾就设有工厂。上海有色金属网SMM估算,此次“有序用电”或导致四川碳酸锂产量减少约1120吨,占行业比重3%;氢氧化锂产量减少约1690吨,占行业比重约8%。


 


而重庆则以电子信息产业聚集著称,尤其是集成电路企业,包括SK海力士、恩智浦、紫光展锐、华润微电子、紫光DRAM存储芯片等半导体制造企业。原本松了一口气的“芯片荒”又蒙上新的阴影。


 


汽车产业链牵一发而动全身,由于对整个经济生产经营活动影响关系甚大,目前各方也在积极推动供应链产业链稳定。比如,由于上汽、特斯拉的产业供应链与四川汽车零部件企业存在深度合作,这些汽车厂商正陆续出现零部件短缺,整车生产也进一步受到影响。

近日,上海市经信委就向四川省经信厅发函,请求协调当地有关部门,为成都多家零部件企业倾斜一定的电力资源,减少白天的限电时间,满足企业连续足量生产的需求。新能源车主无辜“躺枪”如果说,电力不足引发的冲击波主要影响到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但没想到的是,普通用户也开始感受到“痛”了。有新能源车主发帖称,“不是在充电,就是在找充电桩的路上。”由于不少充电桩停止运营了,许多新能源车主不得不舍近求远去充电,而且找到充电桩后,排队等待还得两个多小时。


 


特斯拉官方发布公告称,截至8月17日,成都地区14个超充站中,仅有两个超充站保持营业,其余都处于服务受限或暂时关闭的状态,与此同时,重庆地区超充站均为服务受限或暂时关闭。此外,蔚来位于成都的多家蔚来服务中心受“限电影响”断电,小鹏汽车也曾向车主推送成都的多个超充站近期将采取不定时营业和暂停营业的通知。对此,国家电网已在重庆、浙江、湖北三省市试点推行电动汽车错避峰充电,同时发放5折优惠券,引导电动车主在夜间等低谷时段充电。


 


今年的气候,确实有些反常。气象学家指出,未来数十年,高温将成为一种新常态,以至于网上有段子说,好好珍惜今年的夏天,这可能是未来十年最凉爽的一夏。伴随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升温,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也接踵而来。除老生常谈的高速公路充电难、高温下不敢开空调等话题外,今年的高温天气还引发了“全景天幕”车内戴草帽、限电背景下“充电难”等问题。近期,几起新能源车燃烧事故,直接将矛头指向了40℃以上的持续高温。甚至还有一位四川理塘的车主指出,在给车辆充电时,慢充一个小时,充电口直接热化了。

侃车说:

持续的高温天气或许会加深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抵触情绪。毕竟,汽车产业是一个百年沉淀的工业,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总会面临层出不穷的难题。要实现“弯道超车”,总有快速成长带来的压力和挑战,不过,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断走向成熟,新能源汽车储能等技术也将会进一步受到重视,新价值和新体验可能会得到消费者进一步认可。


15:3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