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洪平,何许人也?
1955年出生于上海,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历任德意志银行亚洲区主席、瑞银投行亚洲区主席。在投行界,蔡洪平被冠以“首富园丁”的称号。曾一手缔造了比亚迪、碧桂园、SOHO中国、联华超市、魏桥纺织与长城汽车赴港上市的财富传奇,被香港媒体誉为“中国民营海外上市之父”。
蔡洪平于2015年从德意志银行亚太区主席职位离职,而后创立“汉德工业促进资本”,他表示,成立这家跨国投资私募基金的目的在于,通过自己对德国工业的了解和资源积累,拉动中德之间的深度产业合作,促进中国工业向智能生产的转型。
12月9日,在三亚·财经国际论坛上,蔡洪平参加了由一汽-大众迈腾发起的“新消费生态下的汽车产业创变之道”分论坛。面对当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造车新势力,曾深入调研过德国制造企业发展的蔡洪平表示:“汽车产业的造车新势力一定要走新型的方式,共享车、车联网等道路一定要走对。汽车行业发展到现在,技术本身已经不是最重要的,造车新军决胜的关键在于变革人们的出行方式,例如自动驾驶、无人驾驶,智能汽车等。”
“第四次工业革命 中国不能再错过了!”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国处在清政府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中国在进行北洋战争;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中国在搞文化大革命。现在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向智能制造转变,这次中国终于有机会与世界一起面临这个机遇!”
稍微搜索蔡洪平的资料就会发现,这位“首富园丁”可以说是为中国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操碎了心。这一点也可以从他过往发言和接受采访的回应中窥见一斑:
“年轻人去做工业,别去炒股”
“中国需要工匠精神”
“忘记你的发财心,忘记那些首富们,最核心的问题是静静地在一个产品上,用新的网络技术,不断进军,总有一天上帝和财富会找你。”
……
凭借他拥有的丰富的德国企业发展经验,他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一场基于互联网的生产力的革命,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发展非常迅猛,因此对中国来讲是很大的机遇,但事实上,我们的制造业还存在很多问题。
“发展智能制造不是靠一窝蜂的吹和轰,德国企业非常强大,他们不喜欢美国那种资本并购,他们有的是一个靠历史积累起来的制造业生态。”蔡洪平曾在多次采访中谈到自己对德国企业的观察与研究,他说:“德国企业的心很静,用我们的话说叫‘独具匠心’。”所以蔡洪平现在致力于做两件事:把中国人的任性和德国坚忍不拔的“韧性”结合起来,那么中国的制造业就有希望了。中国制造企业的有志者应当静下心来,不要去管大环境,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无人驾驶时代比我们想象地要快!”
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这些汽车行业的热词在过去的两年中被不断谈及,似乎已经毫无新意,但当蔡洪平说出“无人驾驶时代比我们想象地要快”这样的理论时,却感到一股很震撼的力量,这是基于他毒辣的眼光和深邃的判断力。
蔡洪平介绍,1个半月前, 他参见了一次在旧金山召开的座谈会,主题就是“无人驾驶”。旧金山、硅谷集中了全世界70%-80%以上的无人驾驶研发公司,其中有一半是中国科学家。在参加完了这场座谈会后,蔡洪平自己也被震撼到,他认为无人驾驶时代比常人想象的要快得多,一场全球汽车大革命即将开始。
“造车新势力决胜的关键赛点在出行方式变革!”
蔡洪平似乎是一个审慎乐观主义者。面对中国车企在电动汽车、智能汽车车联网领域的追赶热潮,他却成为泼冷水的那个人:“我们只是在赶时髦,只是解决动力问题,那毫无意义。车毕竟是车,唯一能突破的,是汽车出行方式的变化。中国最大的希望还是在于我们的互联网深入人心。中国80、90后一批年轻人的消费方式,是导致车辆出行方式革命的最大出发点。”
在蔡洪平看来,当下的中国汽车产业面临两条道路的选择:一条是传统的私家车,它一定会存在。就像早年出现摄影的时候,人们以为画家要完蛋了,结果现在画卖得越来越贵;出现电子音乐的时候,以为交响乐要消失了,结果交响乐也发展得很好。所以汽车企业不会消失。但对于近年出现的一大波造车新势力来说,共享车、车联网道路一定要走对。第二条道路是,当下而言,造车的技术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新型造车势力决胜的关键在于对人们出行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例如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等。
蔡洪平预言,未来的汽车会更具功能性区分,一类是休闲车,是周末出游,享受私人时光用的,这类车永远不可能共享;其次就是通勤车和辅助生活车,辅助生活车包含买菜、接送小孩上下班、接送老人等,这两类车都会被共享,人们不需要拥有,只需要能方便地使用即可。
“因此,中国车企一定记得不要光解决动力问题,更要改革出行方式。”
侃车观点:
听蔡洪平的演讲,会觉得他真的是一个忧国忧民的人。尤其是对制造行业的忧虑,面对造车新势力的兴起,这位投行界的大佬冷静地表示:“不是说你拿到了足够的投资就能造车,汽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产品,互联网造车新势力要好好沉下心来向传统汽车学习供应链管理等系统管理的东西。”有了产品还远远不够,只有等你的产量和销量过了10万辆,你才有可能通过规模化生产和成本控制而活下来。但前提是你的目标是造车,而不是通过上市圈钱。
这位叱咤金融投资圈的“首富园丁”始终认为,造汽车是九死一生的事情,掺杂任何投机的私心杂念都会毁了整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