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侃车·郭博士的会客室 - 面对面 - 大众侃车,汇聚亿万用户口碑,引领汽车消费趋势 - 千城数智(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三十年车市风云,跌宕起伏一段汽车发展史诗。二十年行业观察,洞若观火一段不可复制的人生之路。
本期《郭博士的会客室》,千城数智(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郭登礼博士邀请到了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做客会客室,为您分享领克品牌的打造之路,吉利的人才与企业文化,以及中国汽车集体向上的温暖与骄傲。
01 领克品牌的自画像是什么?
在林杰眼中,品牌、产品就像自己的家人、孩子一样,需要倾注自己大量的情感的心血。刚刚推出领克的时候,很多业内的声音就不绝于耳:现在的汽车行业还需不需要一个新的汽车品牌?对此,林杰给出的回答是需要的——要站在消费者的思维去思考问题。
汽车行业虽然是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传统行业,但同时也是一个高精尖技术集中的行业,对于领克来说,不仅要成为一个汽车品牌,更要成为一个年轻的生活品牌,同时成为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图腾、元素和标志。
02 新生领克如何打造品牌知名度?
打造一个高端品牌乃至打造任何一个品牌都绝非易事。比如丰田集团在1983年创立雷克萨斯,用了十年时间才使之成为北美市场的豪车冠军。领克是一个年轻的品牌,在目前的节点评判它成功与否,时间毕竟还是太早了,林杰个人认为,它还只是一个品牌的雏形而已。
同时,林杰也同我们分享了领克品牌打造一年多以来的一些得失或者心得:首先,领克实现了品牌的溢价。领克01上市时,单月销量很快就做到了八、九千台,这与十分精准的产品定价密不可分。领克为用户带来了高价值的产品,自然也能够取得很多消费者的认同。
今年,领克01的销售数据有所下降,但林杰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下降是意料之中的。面对下降,领克当然有能力维持当前的销量或者在此基础之上实现提升,但这一切的前提是要降低价格。特别是在今年的环境之下,很多车企的降价幅度巨大,甚至引起了市场的混乱。但对于清醒的领克来说,首要任务还是要为用户带来高价值的产品,其基础也要建立在消费者对于产品品质的认可之上。领克要坚持价值营销,不打价格战。
03 领克的用户群体是什么样的?
林杰将领克的用户群体大致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求新群体,他们愿意购买新的产品,是领克的第一层用户,但数量可能只占总量的20%;中间一层是观望群体,他们想买,但是要先听一听第一批用户的使用感受;剩下50%的那一层是从众群体,最大的蛋糕也在他们这里。
领克作为一个全新的品牌,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消耗到从众群体,所以也能看出,一个全新品牌的打造,无疑是需要长久的时间积累的。也就是说,只有当求新群体的使用感受能够顺畅传递到观望群体,从而带动更多从众群体消费之时,一个新品牌的销量才能获得大幅提升。
有趣的是,领克现有的三款车型的用户还出现了一定的重叠,部分01车型的订单甚至迁移到了02车型那里。林杰对此总结道:我们的用户对品牌忠诚,但是对车型却不忠诚;品牌年轻,车型更年轻。进入2019年,领克三个车型的销量都趋向均衡,这对于品牌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个正向的影响。
调研发现,领克品牌目前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很低,好感度却很高,甚至超越很多合资品牌,这也意味着品牌的健康指数是呈良性的,所以林杰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让领克的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扩大,同时坚持品牌价值打造。
04 领克的自信和底气源自哪里?
林杰道:“有句话叫名正言顺。我们称领克为新时代高端品牌,而非豪华品牌,考虑到的便是一个契合度的问题。”
产品能否支撑起品牌的高端调性?颜值是第一道关——这个时代是讲颜值的时代,产品再好,颜值不高,消费者也不会买账;其次是高科技,如今的汽车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交通工具,它是各种高新技术集成的产物,而领克在这一方面做的是相当充分的;再次是高性能,领克的产品基于吉利与沃尔沃联合打造的CMA基础模块架构打造,这令其拥有了高性能这个独特的标签和基因,进而拥有了高安全的特性,众所周知,安全性对于高端品牌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
不过,正因为如此,高端品牌就一定要卖到C级豪华车的价格吗?林杰认为肯定不是,领克的高端依旧要建立在为消费者提供高价值产品的基础之上,要立足于自身的技术才有底气,而非漫天要价。
05 几何品牌是如何诞生的?
谈到几何品牌的推出,林杰表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回归到用户的角度去看问题。吉利汽车目前年销150万辆,在很多消费者心中,传统燃油车产品在其中所占比例是巨大的。如果只是在吉利后面加上一个“新能源”的尾缀,就好像在一个大院子里划出小院子而已。
但林杰认为,纯电也是新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像新造车势力们独立的标签化打造在新能源领域形成了它们独立的消费者记忆,如果吉利不进行新能源专属品牌的打造的话,消费者就很难在新能源领域首先想到吉利这个标签。不仅如此,纯电动车消费者的用车场景以及品牌沟通与传统燃油车是截然不同的,打造独立品牌则可以更好地为消费者提供用车以及整套纯电专属业态的打造。
广义的吉利新能源包含了纯电动车、插电混动车等产品,但几何是吉利的纯电精品化品牌。可以说,几何品牌的打造就是为了跟特斯拉以及造车新势力这些纯电车企们竞争的,但它也并未完全剥离整个吉利品牌。所以,几何品牌的打造不意味着变“多”了,而是变“精”了。“几何”的命名也被赋予很多内涵,比如多维、专注与纯粹,而独立品牌的打造能够让这些理念很容易地传播出去。
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几何品牌目前正在研发PMA纯电平台。根据目前可以公布的信息,该平台的很多参数指标都是要超越相关的电动车品牌的,包括一些全球领先的品牌。未来,在这个平台诞生的产品也都将投入几何品牌之下。
06 快速奔跑的吉利如何挑选人才?
在人才观上,林杰用森林作比喻,森林需要大树,也需要小灌木。一方面引入外界高端人才,另一方面与企业内生并举,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以吉利的销售公司举例,9位副总当中只有3位是吉利土生土长的,其他都是外部引进。但他们都早已是吉利人了,因为大部分人已经在吉利待了10年以上。吉利是一个包容的企业,并不排外,也没有所谓的老吉利和新吉利之分,大家来了以后都是同一个吉利的团队。在用人文化上,吉利无疑是充满活力的,这也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关键。
在企业文化上,吉利有四大文化:一、奋斗者文化,讲究人人争当奋斗者。同时,你可以屁股对着老板,但一定要面对用户;二、问题文化,吉利允许在工作中出现问题,发现问题是好事,解决问题是大事,回避问题是蠢事,没有问题是坏事;三、对标文化,我们做一切事情,自己跟自己比是基础,最重要的是跟对手去比,或者跟行业的尖子去比,那样才有发展的方向;四、合规文化,企业大了以后,合规管理、合规运营是极其重要的,这也是确保企业高速发展的条件。
07 吉利品牌向上的信心缘起何处?
不论是吉利品牌还是其他中国品牌,在20多年的发展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这其中,产品是品牌之根本,没有产品,品牌讲得再炫也是没有用的。而在产品赶超合资之后,唯有品牌向上才是出路。吉利汽车的愿景是成为全球车企的前十强,这就意味着要在产品力、社会责任、正向研发等方面投入巨大的力量,这也是为什么吉利要投入120亿研发CMA架构。
“我们所走的路,比那些获利的‘快捷方式’要慢得多,但我们仍然认为只有一步步地夯实体系,真正的速度才会出来。比如去年开始,我们下产品就像下饺子一样,原因就在于体系力的建成。”林杰这样总结道。
08 2019车市万象,优等生吉利将如何度过?
在去年的逆市之下,吉利实现了150万辆的销量规模。对于当下,林杰认为,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速肯定很难维持以前的水平,因为基数决定增速。同时,吉利汽车也正面临着这样的问题。短短几年,从30万辆成长到150万辆,吉利汽车增长的速度是极快的,也是时候面临从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增长的阶段,所以,吉利更应该利用这样的时间进一步提升各方面的经营质量,主机厂、经销商伙伴、上下游的供应商伙伴都要被注意到,照顾到。
“在总体下滑的环境下,吉利汽车肯定也很难实现像去年、前年那样低基数下的高增长,我们的应对就是打基础、练内功,风平浪静时比拼的是速度,风暴来临时比拼的就是稳度了。”
此外,林杰也谈到,中国品牌很不容易地走到了今天,从地下室走到了一楼,如果陷入价格战的恶性循环,很可能还要回到地下室里去。所以,中国的汽车人们还是要认真地审视自己的优势,思考如何为消费者带来价值向上。当其他合资品牌通过减配方式实现价格下探的时候,是同它们进行价格之争,还是为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这个问题值得所有人思考。比如领克品牌,其最高配的车型却是卖得最好的,因此林杰相信,只要产品做好,市场一定会有。
09 温暖与骄傲
有媒体曾问到林杰打造领克品牌的一些心得,他对此分享了三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一是很多专业的汽车媒体老师用真金白银购买了领克的产品,这代表了整个行业对领克产品的认同;二是很多用户的第二辆车依然选择了领克,这就意味着产品在背后实实在在地为消费者带来了价值;三是领克参加了WTCR这一汽车界的奥运会,并且拿到了世界冠军,当五星红旗在摩洛哥站飘扬的时候,在场很多人都流泪了。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领克要坚持把好的产品带给消费者,这同时是中国品牌车企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一个正确的行进方向。
用林杰的话说:“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让中国品牌的汽车跑遍全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友商、伙伴都会一起努力,未来的中国品牌也会更加团结,在技术、资源方面形成更多合作,必然也必须要抱团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