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什么时候才能赶日韩,超欧美?”2018年在某知识问答平台上有这样一个热门话题。
当时有人回答:“大概还要三四十年,如果中国汽车行业不走大弯路的话(如果小弯路都不走,那只要二三十年)。”有人回答“结论是难,如果把德日放在第一层,欧美差不多第二层,自主差不多就在第三层。”还有人回答“不会超过了,我们这几代人或许到时候都不会看到了。”
几乎所有人的回答都充斥着悲观绝望。
当然,当时那种悲观态度无可厚非。毕竟,2018年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首次跌破1000万辆,市场份额下滑严重,而德日韩的市场份额逐渐上升。但是2022年再去看这个问题有了新的答案。
有人回答:“机会来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实现这个目标。”更甚,有人回答:“今天在电动车领域,我们无论技术、生产、还是市场都是全球第一。”
如今这种自信也不是凭空而来,而是中国汽车产业崛起速度真的太快了,尤其是比亚迪汽车。
去年,比亚迪一举卖出186万辆新能源汽车,力压南北大众,这是自主品牌首次拿下车企排行榜销冠,凭借着新能源汽车,比亚迪结束了中国车市被合资车垄断了40年的局面。
今年上半年,比亚迪累计实现125.56万辆销量,同比增长95.78%,接近去年全年销量的三分之二。不仅是中国市场销冠,更是以绝对优势稳坐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
包括比亚迪在内的中国品牌开始向全世界“亮剑”,但看似顺理成章的辉煌背后,都经历了无数艰辛,流血流汗。比亚迪的成绩不是运气使然,背后是近20年的技术积累与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新能源汽车领导者
从1995年以电池业务起家,到2003年毅然决然造车,再到2022年停产油车,随着时代的变化,比亚迪逐渐成为中国汽车品牌的领导者,它犹如一个“逆袭者”,在2023年继续冲高。
上半年,比亚迪纯电动和插电混动均衡发展。纯动车累计销量为61.68万辆,同比增长90.66%,插电混动车累计销量为63.14万辆,同比增长100.66%。
比亚迪销量高速增长的背后是强大的产品力。目前,比亚迪已形成比亚迪王朝、比亚迪海洋、腾势品牌、仰望品牌、方程豹品牌矩阵,覆盖从家用到豪华、从大众到个性化,满足用户多方位、全场景用车需求,让每一位用户都能享受绿色出行。
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不是说说而已。“当我们收到来自消费者越来越多的个性化需求时,我们便强烈地感受到消费者的‘个性价值’对于汽车开发的重要意义。”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表示。
得益于此,比亚迪旗下爆款不断,多款车型成为各个细分市场的销冠。比如,比亚迪秦成为中国首个累销百万辆的新能源A轿,宋PLUS 成为中国汽车品牌当中最快实现50万销量的新能源SUV车系,比亚迪汉夺得中大型轿车市场销量第一,海豚也不甘示弱,连续多个月问鼎A0级轿车销量排行榜榜首。
不仅销量增长,比亚迪的爆发打破了中国品牌只局限于10万元以下市场的局面,开始与主流合资品牌竞争。相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比亚迪汉唐成交均价超26万元,打破了合资品牌中高级车型对20万-30万元市场的垄断格局。前5月,汉唐车型成为国内20万-30万元市场唯二位销量前10名的中国品牌车型,与丰田、大众、本田等主流合资品牌同场竞技。
目前的比亚迪在新能源的研发、制造、渠道、营销等每一个环节均构建起护城河,为持续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导者奠定基础。接下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以比亚迪为代表中国品牌,用技术和产品与合资品牌一较高下。
打造“技术护城河”
众人只知比亚迪如今的风光,却不知,在“逆袭”之前,比亚迪走过了几十年漫长而又艰辛的道路。
当所有的中国品牌都无法在关键的汽车三大件上打破国外技术壁垒时,比亚迪有远见般坚定了新能源技术研发方向,哪怕那时候的国家还未出台相关新能源政策及基础配套设施,比亚迪,犹如一位孤勇者,从零出发,筚路蓝缕,将所有时光献给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最终其凭借超20年的“坐冷板凳,啃硬骨头”的坚强意志,建立起了坚固的技术“护城河”。
二十多年来,在技术自研的道路上,比亚迪累计投入了上千亿的研发资金,目前拥有11大技术研究院、6.9万人的研发团队和2.8万项授权专利。
专利和人才构成了比亚迪的技术鱼池。如今,比亚迪技术鱼池中较为显眼的几条“大鱼”已经浮现,并成为解决新能源车用户痛点的关键技术,也成为比亚迪敢停产燃油车的底气。
刀片电池的高安全、高寿命、低成本等优势,解决了电池能量密度和安全相互制约的行业难题,成为业内领先的动力电池解决方案。比亚迪的DM-i超级混动技术在纯电续航、亏电油耗、价格之间做了最恰当的权衡,DM-i技术复杂、门槛很高,既要有传统车技术,又要电动车技术,要跨越三道门槛,比亚迪以一己之力把PHEV重新拉回发展正道。e平台3.0将智能、安全、高效和美学有效整合,为行业提供一个优秀的智能电动汽车基础解决方案。
在刀片电池和 e 平台3.0基础上,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落地。“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与整车融合设计的系统性创新,是未来更多颠覆性技术创新的灯塔,起到了行业引领作用。”业内人士对比亚迪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给予高度评价。
今年,比亚迪“技术鱼池”中更是增加了多条“大鱼”。例如,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易四方等。
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是比亚迪历时5年、耗资数十亿元全栈自研打造的智能车身控制系统,这意味着比亚迪成为能自主掌握智能车身控制系统的中国车企。它不仅填补了国内在这方面的技术空白,实现从0到1的突破,更超越了国外技术水平,实现了从1到2的提升。
易四方是比亚迪研发量产的极致安全技术平台,以四电机独立驱动为核心,通过感知、决策、执行三大环节的技术创新,实现四电机独立控制、极限防滑控制以及车身稳定控制。在极端条件下,能应对高速爆胎、应急浮水和冰雪路面,保障乘员的安全。
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时,不少新势力试图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新能源市场分一杯羹,而比亚迪始终死磕技术,逐渐擦亮“技术招牌”,成为中国品牌技术的破局者,并用技术反哺品牌、销量,逐渐到中国市场前列,并走向全世界。
出海,走到外资家门口
厚积厚发,凭借强大的内力支撑,比亚迪从技术、产品、渠道与服务等多维度出击,一步一步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导者,并借着新能源赛道,开始在外资品牌家门口“搭台唱戏”。
比亚迪在2021年5月便开始乘用车出海计划,2023年,这一计划加速施行,目前,比亚迪集团汽车出海已实现全球六大洲的战略布局。今年6月,比亚迪海外销售新能源乘用车累计1.05万辆,上半年,累计销量为7.43万辆,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海外销量的5.36万辆。
比亚迪并未停止开拓的脚步。7月4日,比亚迪在海外开拓新的版图,其将在巴西附近卡马萨里市建设由三个工厂组成的大型生产基地综合体。分别是一座主营电动客车和卡车底盘的生产工厂、一座新能源乘用车整车生产工厂,以及一座专门从事磷酸铁锂材料的加工工厂。预计2024年下半年投产,将为当地新增5000多个就业岗位。比亚迪巴西分公司总经理李铁也指出,与欧美等高端车型相比,比亚迪完全有能力实现“弯道超车”,在高端电动车型、混动汽车市场中抢占一席之地。这是继比亚迪在泰国投资建厂后,海外又一重要布局。
“中国速度”正让外国车企慌张,以比亚迪为首的中国汽车品牌,正在与外资品牌同台竞技。“如果你不在中国,跟不上中国速度,又没有专门的方式来对待中国,那么我对你未来5到10年后,还能否在汽车制造行业领先持怀疑态度。”一位外资品牌领导人曾表示这样的担忧。
这种担忧并非夸大。从比亚迪看,中国品牌正在向世界亮剑 ,并且步子越走越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