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窗苦读十余载,一朝毕业即失业。
据教育部统计,2023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达1158万人,同比去年增长82万人,再次创下历史新高。
无独有偶,今年裁员潮又给毕业生泼了一盆冷水。6月中旬,据美国数据网站Layoffs.fyi统计,今年年初以来全球超798家科技企业宣布裁员,总裁员人数超21万人,已经超去年全年裁员人数。汽车、制造业、外贸、医械等行业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裁员现象。
一边是大批的毕业生流入市场,一边是各行业裁员,就业市场变得更为拥挤。公开数据显示,6月,青年失业率仍处于高位,16岁-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21.3%,环比提升。3月-5月,这一数据分别为19.6%、20.4%、20.8%。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当各行业为企业发展而裁员时,有一家企业反其道而行,响应舆论号召,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提振社会信心,铆力解决青年就业难题。
它正是新能源汽车领导者——比亚迪。数据显示,2023年,比亚迪2023年校招总人数达到3.18万人,其中硕士和博士的整体占比达61.3%。3万多名应届生中,有80.8%的人员将会投入到研发工作。据悉,比亚迪2023年校招,岗位遍布37个城市,招聘专业覆盖50个类别。包含机械类、电气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类、力学类、交通运输类等专业。
置身于中国汽车工业百年未遇之变局中,比亚迪把人才作为最宝贵的要素和资源,以真金白银向身处“最难就业季”的毕业生伸出希望之手,践行社会责任,为民生稳定做出贡献;同时,它不断吸引人才扩大“人才鱼池”,为下一个目标进发注入持续动力。
与毕业生双向奔赴
将视线聚焦于2023年比亚迪招聘宣传评论区,比亚迪和应届毕业生可谓是双向奔赴。
有人评论“有迪选迪,无迪延毕”;有人高呼“加入迪子,吾辈义不容辞”,有人自称“我们都是爱‘迪’生”,有人号召“大家一起进比亚迪当迪仔”,还有人已经“all in 迪子”……
“迪子”已经成为他们对比亚迪的昵称,加入比亚迪已经成为他们的毕业愿望。比亚迪为何成为汽车品牌中的“人才收割机”?
真诚成为必杀技。一方面,比亚迪校招人才,不是靠所谓的愿景,而是用“真金白银”。公开消息显示,2022年比亚迪校招薪资表上,C9F硕士年薪为27万元,并且这一消息在社交平台被很多毕业生验证。
进入比亚迪,公司也为员工提供多个福利,例如,员工可通过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购买比亚迪所建小区;可零首付购买比亚迪车,三年免息;可享受比亚迪医疗互助体系带来的医疗保障。
另一方面,为培养高精尖人才,比亚迪建设了一套人才培养体系,让缺少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快速融入社会,为其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比如,在应届生培养方面,比亚迪的“明日之量.百日蜕变应届生训练营”已经有25年历史。为期100天的训练营,以促进和提升明日之星的企业归属感、文化认同感、业务理解度、职业素养和岗位实战能力等为内容线,以高管引路、大咖分享、师徒辅导、线上学习、文化活动、岗位实践等为方法线,以助力明日之星获得未来发展所需的胜任力为成果目标,助力应届毕业生实现从校园人到企业人的角色转变。
再比如,在博士生培养方面,2017年,比亚迪设立市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开展了首批博士后人才培养;2022年,又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这是国家首批备案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之一,目前,比亚迪已在深圳、重庆两地设立两个创新实践基地、三个工作站,在站人数逐年翻倍。同时,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三所学校,建立14个学科16个流动站联合培养博士后。
这一批批菁英,2021年获得广东省众创杯博士博士后创业创新大赛创新赛银奖,国家人社部首届2021年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创新赛铜奖,成为广东省在全国大赛新能源(含新能源汽车)专业领域赛道唯一获奖的参赛项目……这些荣誉无不证明比亚迪人才培养带来的强竞争力。
在人才竞争趋于全球化的今天,人才成为企业获取并维持其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人才兴则企业兴。人才同样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力军,技术创新的推广,是以高素质人才为媒介的。
为再造传奇蓄力
如果说技术创新是比亚迪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导者的驱动力,那么人才则是比亚迪的技术基石。“大量研发人员是比亚迪品牌进行颠覆性迭代的保障。”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曾在投资者沟通会上表示。
敢于停产燃油车,专注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战略部署是比亚迪的高瞻远瞩,背后是高精尖人才加上持续的研发投入。除去今年应届生外,如今比亚迪已有超6.9万名研发工程师,全球累计申请专利超4万项、授权专利超2.8万项,每天专利申请19件、专利授权15件,获得专利金奖4项,以技术实力引领科技创新。2022年,比亚迪研发投入总额为人民币202.23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4.77%。20年来,比亚迪研发投入超过1千亿,拥有11个研究院,全面支持人才创新和新技术落地。
专利和人才造就了比亚迪的“技术鱼池”,也给予了比亚迪敢攀更高峰的底气。如今,“技术鱼池”里的几条大鱼已经证明了人才的重要性。
比如,前些日子发布的全栈自研技术——云辇,这标志着比亚迪成为首个自主掌握智能车身控制系统的中国车企,填补了国内的技术空白,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颠覆了国外技术水平,站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领先位置,为中国车企的技术研发照明。
再比如,比亚迪创立的一套以四电机独立驱动为核心的动力系统——易四方技术平台,从感知、控制、执行三个维度围绕新能源汽车的特性进行了全面重构,彻底颠覆以往燃油车的动力系统能力体系。
从刀片电池,到DM技术、e平台3.0,再到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得益于人才驱动技术创新,比亚迪手里已经握有多个“王牌”。王传福的意思是,要利用现有的技术、成本、产品、产业链等优势,进一步优化自身品牌形象,引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向全球。
侃车说:
通用汽车公司前总裁艾佛烈•史隆(Alfred Sloan)说过,“你可以拿走我全部的资产,但是你只要把我的组织人员留下来给我,五年内我就能够把所有失去的资产赚回来。”
宝洁公司总裁也说:“假若你拿走了宝洁的人才,却留下了金钱、厂房和产品,宝洁将会失败;假若拿走了宝洁的金钱、厂房和产品,留下了人才,宝洁将在10年内重建王国。”
凡有非常之功的企业,非常之人尤为关键。比亚迪用硬核实力吸引3万英才,用人才体系培养明日之星,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才收割机”,以先进制造业促就业,提振社会信心,但同时,这个人才将持续不断地为比亚迪建造坚固的“护城河”。